《我与地坛》教学设计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11/21 19:56:5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60字。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解读文中写景的内涵,理解选文两个部分在内容上的联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引起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珍爱人生、热爱生活的生命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引领学生读懂文中第二、第三两处对地坛风景的描写。难点在于领会选文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思路
  一 教学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1.课前三分钟播放贝多芬《生命交响曲》,创设庄严肃穆的氛围。
  2.导入词设计
  ①有谁知道刚才播放的是哪首乐曲?这首乐曲的作者是谁?
  ②贝多芬的人生历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两耳失聪却创作了大量享誉全球、泽被后世的经典乐曲。
  ③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一位残疾人。
  他出生于1951年,造化弄人,在1972年他21岁生日那天,他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能够站立起来。本文写于1989年,第三段说“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那这一年应该是1974年,他23岁,这时他已瘫痪整整两年。在第五段开头,作者说:“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可见作者起初是非常消沉和悲观的。是什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呢?说来奇怪,竟然是一个当初十分“荒芜”的地方——地坛。这是怎么回事呢?读完本文,你就知道了。
  3 做两点准备
  ①用扑克牌确定提问方式。
  ②在课文中标注节数(两部分分开标注)
  二 教读第一部分
  1如何理解作者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
  ①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大部分时光消耗在地坛中?在课文第一部分第五段作者做出了直接的解释,请找出这句话。
  “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两个世界分别是什么意思。(前一个世界显然是针对双腿残疾,使人消沉厌世而言;后一个世界则是指用来排遣郁闷、逃避现实的冷清的地坛。
  ②研读文中对地坛的第二次描写语段
  文中对地坛共作了三次描写。第一次位于第一部分第三段,表现了地坛的“荒芜”。第二次位于第五段。(读)
  讨论: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事物?(有蜂、蚂蚁、瓢虫、蝉蜕和露水)蜂、蚂蚁、瓢虫这些生物具有什么共同点?(生命卑微)作者为什么对这些卑微的生命特别注意?(同病相怜,顾影自怜)
  但这些卑微的生命在作者内心激起的不仅仅是伤感。整体上看,这段描写突出了地坛怎样的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反而充满了生机)这给了作者什么启迪呢?(生命虽然卑微,但生命的活力却是无法抹杀的)
  读到这,我们似乎明白了作者引用这段文字的的用意了。
  ③地坛似乎在启迪着作者什么,它引导者作者去思考人生。在下面的文字里,作者叙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归纳一下,他思考了几个问题?(三个方面,学生讲,最后老师呈现自己的表述)
  ○人的出生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因而无需去想人为什么要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