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课外阅读等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具有其他任何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切实组织和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尤其在农村中学就显得课外阅读更为迫切。然而,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状况却很令人忧虑,很多学校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学,对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组织与指导,往往是放任自流,呈现一种无序状态。不少学生根本无课外书可读,自己买不起,学校图书室也多是为了应付“达标”检查,很少对学生开放,就连浙江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外阅读读本》,有的学校也不征订。因而,农村的初中生课外阅读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我曾对几个学校初三应届毕业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过调查,统计结果是:读过《西游记》的占16%,读过《水浒传》的占13%,读过《三国演义》的仅占8%;读过《鲁宾逊漂流记》、《双城记》、《安徒生童话集》等外国文学名著的微乎其微,而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很少阅读课外读物。相反,一些学生对武侠、言情小说却非常痴迷,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沉湎于诸如《灌篮高手》、《龙珠》等充满色情、凶杀等内容的非法出版物。不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究竟“读什么”的问题,大多茫然无所知。即或读也仅是集中于市场上的畅销书;至于“怎么读”,只是凭感觉无目的地涉猎。可见,课外阅读活动作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没能真正落实到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目标也就很难实现。那么,课外阅读活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br>
一、教师无奈急功近利,难能顾及学生发展。<br>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借我们的语文教材,让学生记祝这本身也是培养民族文化,是民族传统的一部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在这里记住的不光是一句话,也不光是诗的格律,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是一种精神。要让学生经常在语文课本里面接触到思想上、人格上、品质上的东西。当然还有别的,比如祖国的山水、人物、文化等。总之,教材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以后要用到的一些要素,让他记住也要考虑到潜移默化,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利身心健康,培养高尚理想和人格的素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一些中考试题的误导,有些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教育过程完全以升学考试为导向,课堂教学往往只是着眼于那百来篇基本课文,进行急功近利的“填鸭式”训练,对课外阅读这种“长线工程”则不闻不问,当然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