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讲诗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其他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0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7/28 21:46:3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32200字。讲解近体诗基础知识。

  舍得讲诗
  目录
  第一篇  近体诗写作一席谈 2
  第二篇  第一章 声韵格律 9
  第三篇  浅论解诗 15
  第四篇  第二章 格律平仄与拗救 23
  第五篇  第二章 格律平仄与拗救(续) 28
  第六篇  第三章 押韵 32
  第七篇  评诗之一 38
  第八篇  第四章 谋篇 43
  第九篇  评诗之二 52
  第十篇  第五章 练字 58
  第十一篇  评诗之三 64
  第十二篇  第五章 练字(续) 72
  第十三篇  第六章 对仗 85
  第十四篇  第七章 修辞 90
  第十五篇  第八章 造句 96
  第十六篇  评诗之四 104
  第十七篇  第九章  意象和意境 112
  第十八篇  第十章  写诗前准备 118
  第十九篇  评诗之五 126
  第二十篇  评诗之六 132
  第二十一篇  第十一章  绝句 137
  第二十二篇  评诗之七 142
  第二十三篇  修辞手段 西望长安客座 146
  第二十四篇  第十二章  律诗上 151
  第一篇  近体诗写作一席谈
  在进行今天的讲座前,先介绍新建立的一个QQ群《舍得之间》(群号是108929435),此群是为了联合网络上众多诗词QQ群,共同普及中华古典文学所建。其作用不是闲聊天,不是群内讨论,只是为了将群内的诗学讲座转播到各个群去。所以,只接收各个诗词爱好者群的群主、管理员或有能力进行文字转播的朋友。
  本群近期还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诗人来群亲自讲座。热忱欢迎符合条件的诗友加入本群,将讲座同步转播到你们各自的群内,与更多的朋友分享诗词之乐趣。今天在书香阁做此诗学讲座,其内容此时将同时在近百个群中同步进行文字转播。
  下面言归正传。今天,主要谈谈近体诗写作的一些问题。属于漫谈性质吧,后面结合自己的作品,讲一下写作时的具体思路问题。说是实战技法有点夸张,但是将自己一点点的经验介绍过来,也算是一种交流吧。
  近体诗的写作需要技法吗?很难说,呵呵。其实“写作技法”这样的称呼是不准确的,今天在这里,只是想介绍一下本人在写作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总结一下写作常用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来和朋友们做一交流。
  写诗须有法度,但是诗却无常法,基本规则是普遍的,这是体裁所要求的必须做到的。诗意的挥发却是可以自由的,自由发挥意味着可以体现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他就张扬着豪放和浪漫,老杜的诗,就体现着精湛和工谨,义山之诗,含蓄而多情,杜牧的诗,那就见到了韵朗和精婉。大小李杜,各有各的神采而绝不雷同。我们自己写的诗呢,当然也要写出我们自己的风格与神采来。
  写诗张扬个性的基础,是要先合法度。即使是做一游戏,还要先制定游戏规则呢,何况是做文呢?更何况,我们做的是文中之文,文中的极品---诗。
  近体诗的体裁要求比较多也比较严。基本的诸如格律、押韵、对仗等一些要求,都属于近体诗最基本的工具性的基础知识。要想写好近体诗,这些知识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熟练掌握的意思,就是格律不需要去看平仄表而按平仄规律直接去写;押韵不需要总去查《平水韵》的部,迅速判别字的平仄;对仗要保证词性和平仄的工谨对称。
  只有做到这些,才可以称之为熟练使用“工具”,也只有做到这程度,才有资格去张显你诗意中的个性和诗品,以及表现你自己的诗作风格。这些知识的熟练掌握,不代表你就能写出好诗,它只能说明,你具备了去写作一首近体诗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你才刚刚入了门,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呢。
  诗者,韵文也。在这里先用一定的篇幅着重强调一下关于“声韵”的问题。
  我们写作近体诗,规定是以《平水韵》为默认韵的。诗之韵书起于隋朝,在这之前的无韵书可言的,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是韵书之祖。但是,《切韵》将韵分为206韵,分的过于细了,唐代时则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南宋时平水的刘渊,将这类可以同用的韵进行合并,成了107韵,后人渐为106韵,所以被称为《平水韵》,一般叫做“诗韵”。
  所以,唐时虽然没有《平水韵》,但我们看唐时的近体诗,也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平水韵》历经千年而不衰,它本身实际上已经是古典诗词体裁的专用韵了(《词林正韵》的根据也是《平水韵》)
  在中国的声韵学中,将中国的古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中古音之时代界定,是自魏晋南北朝起,至唐宋时期。这也是近体诗的起源和兴盛时期,近体诗的体裁流传了下来,同样,伴随它的专有诗韵也同样传了下来。
  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在来说,是属于文字韵的范畴,不可以因时代的变化而更改。
  简而言之,写近体诗,必须用平水韵。所谓的新韵一说,那是为了凑合大众需要(时政原因)而降低近体诗艺术品质的一些做法。在此不做详细论析,只是强调,写近体诗必须用以《平水韵》为主体的古韵,而不可以用现代汉语拼音为基础的新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