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江南的冬景》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5 9: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像山那样思考
一、专题内涵
本专题属于必修课教科书人文内涵的“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在必修教科书中,同一向度的专题还有“美的方程式”(第四模块)、“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第五模块)。以上三个专题的选材涵盖了“人与自然”这一人文母题的不同侧面,包括:人对大自然的审美感悟和哲思,人类审美视野中的科学,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飞升等。
专题名称来自本专题的最后一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个带有祈使、号召意味的短语,意思是说,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本专题人文素质教育设计的关注点是: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和欣赏个性,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亲近大自然,是进行审美教育的良好途径。大自然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崇高美和优美兼而有之。面对大自然,有的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的美;有的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的变迁;有的人反思生态的恶化。“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是本专题的三元素,也是本专题选材的依据。本专题将所选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部分“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部分“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
1.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三、教学思路
基于人文内涵和选材语文学习工具性方面的适用特征,确定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文本研习。文本研习强调选文在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教师应该紧扣专题的人文内涵,在传统的文本解读的教学方式上力求有所创新。经典文本的解析往往有传统的解读侧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本研习的时候,应尽量避免落入传统解读的窠臼,注意专题在模块中的位置,注意把握专题的内涵和各自的侧重点。对于本专题来说,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一些细腻的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与文学素养;另外,在表达与交流中穿插组织一些亲近、体验大自然的活动,在活动中领悟自然之美,并表述这些感受,可以作为文本研习学习方式的有机补充,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建议在本专题中安插修辞类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并训练描写、抒情类的表达能力。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专题的内涵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三个部分的根本设计理路是这样的:第一部分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分别选取了表现江南风情和西北风光的两篇文章,两个文本无论语言风格还是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组互补性的选文;第二部分选取了一古一今两篇文章,选材时注意了两篇文章的共同的特点:都是由自然景物为着眼点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慨;第三部分是两篇译文,选取了美国自然文学中的两位杰出作家的散文,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是组织教学时,应该在单篇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有每一小块以及整个专题的整体意识,避免对每个单篇逐一分析的教学模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