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课内部分)
- 资源简介:
约10660字。
文言文的整体阅读
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课内部分)
考点透视
一 、中考命题方向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文言文的中考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纵观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点,有以下几点:
1、文学常识
作者 包括姓名、字号、朝代、称誉。
作品 包括篇名、选文、价值、地位。
2、词句释义
字词解释 一词多义、古今义、通假义、活用义等
句子翻译 名言警句、中心主旨句、字词多解句、重难句。
例:(1)古今异义词
字词 古义 今义 实例 出处
交通 交错相通 运输邮电的总称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妻子 妻子儿女 成年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同上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没有出路的地方 同上 同上
无论 不用说、(更)不必说 条件连词 无论魏晋 同上
(2)通假字
序号 通假字 本字 解释 例句 出处
1 要 邀 邀请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2 祗 只 只是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3 见 现 表现 才美不外见 同上
4 邪 耶 吗 其真无马邪 同上
(3)词类活用
字词 实例 用法 释义 出处
苦 苦其心志 使动 使……痛苦 《孟子二章》
劳 劳其筋骨 使动 使……劳累 同上
福 神弗福也 名作动 降福、保佑 《曹刿论战》
鼓 公将鼓之 名作动 击鼓 同上
(4)多义词
于:①在 战于长勺 亡: ①灭亡 亡,百姓苦
②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逃跑 今亡亦死
③由于 生于忧患 ③同“无” 无以应
(5)句子翻译
①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解词:越:到了;具:同,“俱”,都。
翻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政事都兴盛起来了。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词:以:因为。
翻译: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或喜或悲。
3、内容理解
①中心主旨
例:《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
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指代、照应内容
例:《陋室铭》中描写环境的句子是 。
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人物形象
例:《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形象有何特定意义?
答:文章通过叙写愚公移山的伟大行动,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和表现只要坚持奋斗,持之以恒就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④文句作用
例:〈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最后一句“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全文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答:归结全文内容,提出中心论点。
⑤词句理解
例:《愚公移山》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全家人都赞同愚公的移山行动,“其妻献疑”只是提出移山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根本也是赞同移山。
⑥层次划分
例:划分《醉翁亭记》第三自然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第一层(①)滁人游。 第二层(②)太守宴。
第三层(③)众宾欢。 第四层(④)太守醉。
7.朗读和正确的断句。
例:其一\犬坐于前。
5、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分析。
例:学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你是如何看待愚公的这种精神的?
6、比较阅读。
二、方法与技巧
1、识记初中各册文言文重点篇目的文学常识。
2、掌握初中各册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