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学说的发展史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9 10:38:3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5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传统下载

- 资源简介:
约43590字。
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史话 中国传统思想包罗万象,儒、道、佛、法、墨、阴阳诸家并陈。在各家学说中,儒家占有突出的位置。它历史最久、传布最广,影响最大,一向被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关于“儒”的含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儒”原来是古代巫师在操作巫术时戴的礼冠,巫师因此被称为“儒士”。后来儒士的含义泛化,不单指巫师术士,而且指那些相礼的专家。他们掌握着各种礼仪知识,在婚丧嫁娶等庆典仪式上充当司仪。孔子在年轻时从事过这种职业,所以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
关于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和学术特色,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写道:“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无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他对儒学既表示首肯,又有微词。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对儒家学说作了这样的概括:“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司徒是上古官名,相传尧、舜时已经设置,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夏、商、周时期,朝廷都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春秋时列国也多设有这个职位,有以官职命氏的,就成为司徒氏。)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艺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班固认为儒家“于道为最高”,大加推崇,他大致勾勒出了儒家的基本面貌。但他的儒家出于王官之说却未必符合实际。把司马谈和班固的说法综合起来,儒家的思想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 奉孔子为宗师;
二, 注重人伦教化,主张以“礼”协调人际关系;
三, 尊重传统文化,以尧舜文武为现世的楷模;
四, 倡导仁义,主张实行德治仁政;
五, 以《诗》、《书》、《易》、《礼》、《乐》、《春秋》为经典。后来《乐》经亡佚,只剩下五经。到宋代,《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也被提到经典的位置,遂有“四书五经”之说。
儒生常常通过注疏经书的方式阐发儒家的学说。
大致说来,儒家学说经历了这样一些发展阶段:原始儒学,两汉经学,宋明理学。而唐及清代儒学的发展我们也一并介绍。
原始儒学
原始儒家是指儒家学派创始时的儒家,代表人:孔子、孟子、荀子等。原始儒家的经典有《诗》、《书》、《礼》、《乐》、《易》、《春秋》,据说这些都是经孔子校订过的教学用书。他们自己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大学》、《中庸》。
一、孔子的思想内容
孔子是儒家的开山祖师。孔子的学说内涵丰富,自成系统,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子仲尼,鲁国陬邑人。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他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