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阶段考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化学).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地理).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历史).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生物).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数学).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物理).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英语).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语文).doc
河北省保定一中09—1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四次阶段考试(政治).doc
保定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四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出题人:保定一中 校对人:王 蒙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
第一卷(共42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驯服(xún) 点缀(zhuì) 臆断(yì ) 混混(hún)沌沌
B、徘徊(huái) 浸渍(zì ) 歆(qìn)羡 长歌当哭(dāng)
C、落蕊(ruǐ) 尸骸(hái ) 虐杀(nüè) 桀骜不驯(jié)
D、不惮(dàn) 颓废(tuí ) 牡蛎(nì) 殒身不恤(xù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喇叭 落寞 菲薄 黯然泪下 B、窈然 谍血 噩耗 外交辞令
C、寥落 攒射 坍驰 阴谋密计 D、瑕疵 屠戮 凄艳 忧患倍尝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为应付入世带来的挑战,服务行业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在服务的多样化上下功夫,吸引着消费者如过江之鲫般纷至沓来,从而使效益大增。
B、2006年12月16日,“竞技风暴”栏目刊登文章说“多哈盘点,刘翔炙手可热”。
C、作者通过分析社会以及制度,对于一些被学界视为不刊之论的理论提出了挑战。
D、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3月16日,中国北海舰队“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汽笛鸣响,引导法国舰艇离开青岛港向外海航行,拉开了中法海军联合军事演习。
B、服装的得体与否,也能体现人的线条美、气质美,显示出青春活力。
C、中学生常常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其实,要写出好文章,首先要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D、既然新股市由市场决定,因此市场的供求因素作用巨大,即供过于求时多发,供不应求时就少发,从而慢慢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写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湛蓝高远的太空,充溢着无极的雄浑,人们思维的触角发出奇妙的幻想,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市树桂花和香樟,论枝叶繁茂的姿形,_________,它们足可荣获“树中之星”的佳称。
①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于是有了嫦娥的神话憧憬。
②于是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憧憬,飞向缥缈的太空世界。
③论飘溢四野的郁香,论四季不凋的品性。④论四季不凋的品性,论飘溢四野的郁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比较 B、而母立于兹 而:而且
C、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访:探访。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叫“曲子词”也称“乐府”、“长短句”或“诗余”,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B、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展示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
C、雨果是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等。
D、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