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一课时,
(二) 这篇名文,以前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必须反复诵读,才能较好的领悟先人所追
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受这段文字的美好,
(三) 注释比较详尽,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读,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对译课文养成探究性
学习的习惯,
(四) 可安排查找关于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及实践的资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一) 背诵、翻译全文,
(二) 掌握相关文言词,
(三) 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一) 当堂成诵,
(二) 了解“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并能结合所查资料谈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方法:
1. 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和朗读的基础上大致上疏通文意,
2.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 指导学生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难点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
彻。
学法指导:
1. 引导学生克服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利用手头资料开展探究性学习,自力更生的疏
通文意,
2. 具体指导学生对重点语段的诵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读课文,查找资料。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悟:
1.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特别喜欢看《还珠格格》,还记得小燕子犯错误被罚抄一百遍的《礼运。大同篇》吗?还记得“鱼家瓢虫”的笑话吧,大概很多同学会对这篇文章感到好奇吧?请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一段节选《大道之行也》,这是一篇名文,过去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今天的我们也应不甘示弱,所以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是背诵。
2. 板书课题:大道之行也
3.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要求学生齐读并记住目标
4. 作品及背景简介
①本文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②当时的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战乱不断,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人们对社会黑暗极端不满,幻想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
5. 读书:
第一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第二遍,老师大声领读,学生跟读,重点掌握节奏。第三遍,学生自读,老师巡回,在语音、语气和节奏方面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例如,首句的“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有统领作用的字后应有停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的字字分明,语气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