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7 21:17:4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820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之二
  曲阜一中李士健  
  教学目标:
    1、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内涵
    2、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
    3、培养结合语境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
  一、导入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但是,我们要想深刻领悟其精神内涵,全面践行他的思想学说,可以说,比上天登月还难。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从语文阅读的角度,而不是从思想体系的角度去感悟《论语》,走近孔子。
  本课的内容共包括9条语录,和其它课不同的是,本课的内容十分集中,9条语录都涉及“仁”这一核心。《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因此,学习本课,我们不能不多下功夫。领悟透这几条,我们就将找到学习论语的突破口,也会找到领悟孔子思想的一个突破口。
  下面我们首先从一段视频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仁”本质内涵是什么?换句话说,文中哪条哪个词句准确揭示了“仁”的基本、根本内容?
  二、孔子“仁”思想的把握
  (一)导入
  那么,“爱人”的具体体现方式,或者说,具体“行仁”的原则是怎样的?“兴仁”到底难还是不难?
  我们首先从“兴仁”到底难还是不难这个问题入手?下面请大家先看两则视频。看完之后,说一说你的第一直觉感受和评价态度。
  产生或愤怒或感动的感情,实际上我们就怀有了“仁心”!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二)启发
  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
  由于《论语》是语录体著作,绝对不是系统的理论专著。在涉及伦理道德及教育策略时,孔子往往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来谈自己的政治见解或道德主张或教育原则。因此,在谈及“仁”这一问题时,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那么,我们就很难从中得出一套完整的处世原则。
  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把涉及某方面的语录贯穿起来,并尽可能地结合孔子谈话的具体场合、对象、针对的主体,才能够比较全面、正确地领悟孔子的思想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