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2/15 21:17:4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3  星星变奏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⑵ 把握诗歌中“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谁不喜欢”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⑶ 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喻、对比、通感等修辞手法。
  2、能力目标:
  ⑴ 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⑵ 通过诗歌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⑶ 体验与反思,通过理解诗歌的主旨,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畅谈感受。
  3、情感目标:
  ⑴ 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⑵ 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星星点灯》,要求学生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
  导语: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和朦胧诗
  江河:“朦胧诗”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