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材料准备
投影片:1.《石壕吏》全文;2.老妇话语;3.运用想象补充情节;4.《杜少陵集详注》中对《石壕吏》的注释。
教学目标:
1、 抓住叙事诗中的人和事,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运用想象,补充有关情节。
3、 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设想:
1、 生通过自醒自悟、质疑释疑来学习本诗。
通过想象,补充情节,并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朗读来品味和感悟诗歌。
2、 学习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 导入:
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你对杜甫了解多少?
生答… …
同学们对杜甫已经有不少的了解,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他的诗来进一步了解他,了解他的现实主义风格。
“安史之乱”后期唐军大败,急需兵力,于是到处抓捕百姓补丁,杜甫正好由新安、石壕、潼关等地经过,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之一《石壕吏》。
(出示投影1)
二、 导学:
㈠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①教师范读(同时让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语速。)
师读……
学生指出教师范读的语气、语速……
(开头语气平淡,速度较慢,“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较快,声音提高,最后语速变得缓慢,语气变得悲痛。)
②生自由朗读……
③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2、对一首叙事诗,不仅要读通,还要明白讲了什么意思。
下面根据课下注释同位互相讨论一下,同时就字、词、句
内容等方面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同位互相讨论、争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教师巡视、指导)
①就这首诗字、词、句、内容方面学生提出问题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的意思;“死者长已矣”的含义;官吏征兵为什么要夜间捉人?老翁为什么逃走,把他捉走不就不捉老妇了吗?……)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教师适当引导:其实在当时军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所以老翁逃走了,他可能也认为官吏不会捉他老伴,但老妇却被捉走了,这也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府的穷兵黩武,战争的惨烈。)
②刚才同学们提问和回答的都很好,很有自己的创见,那么对于这首叙事诗,谁能用文中的一名话描述发生了什么事?
(有吏夜捉人。)
如果把题目补充完整,来描述事件呢?
(石壕吏夜捉人。)
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哪些人在其中?
(夜,石壕村,官吏、老妇、老翁、孙、媳、杜甫。)
㈡重点分析:
官吏夜晚来捉人,最后带走的是谁?
(老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