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00字。
《渐》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一中学晏晖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
《渐》是丰子恺的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议论散文,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和观察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主张,作者观点非常独到、深刻,表达含蓄。它通过对人的生命历程中渐变规律的描述和分析,揭示时间的隐秘性和欺骗性,告诫世人要珍惜时间,把握渐变,坚持做一个明达、谦让、平和的人,呼吁社会的谦让与和平。
文章深入浅出,作者从身边琐事、日常见闻、零星思想和即兴随感谈起,由具体至抽象,逐步揭开“渐”的特征、作用和本质。文章前半部分尚好理解,后半部分由于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主题点到即止,并不赘言,加之举了一些寓言性的事例,增加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难度,学生可能无法顺利地挖掘出作者的写作目的,且极易误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珍惜时间,充实人生”。为此,设想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后半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列举的“农夫抱犊跳沟”、“乘火车的旅客”的故事寓意及文末最后两段的含义,理解作者所赞扬的“大人格”“大人生”。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力求使用少而精的问题带动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品读,引导学生长时间地进行直抵教学目标的深层次的思考,故设计一个关于本文主题思想方面的主问题牵引教学活动板块,即:子恺先生对“渐”的理解。要解决这个主问题,必先理清本文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前文通过概述众多渐变事例来说明“渐”在欺骗我们,大多数人也为“渐”所迷,为造物所欺,因此,下文顺理成章地谈人如何才做到不被“渐”所迷。文章遵循从“如何迷”到“如何不迷”这一逻辑思路,论证严密。在理清论证思路后对本文最后一段引述的诗句作细致理解,以达成对主问题的深层次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写作目的
过程与方法:速读、朗读、思考、自悟、讨论、共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时间的感怀,从中获得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两个故事深刻含蓄的寓意,感知作者哲人的眼光与博大的胸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