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阅读检测答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br>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br>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br>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br>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br>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br>
(选自《中国美学史大纲》,有删改)<br>
1 从第一段看,白居易对诗歌的主张包括哪两个方面,试分别写在下面:<br>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br>
答:(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br>
2 第二段提到“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其中“核心”指的是<br>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8个字)<br>
3 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美学思想新潮流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哪三个方面?<br>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br>
A 白居易认为“诗言志”是诗歌的本质B 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br>
C 李白、杜甫的诗与白居易的诗主旨完全不同<br>
D 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br>
E 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br>
5 下列文学作品的内容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一项是<br>
A 《诗经·硕鼠》 B 《明湖居听书》(刘鹗)C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D 《劝学》(荀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