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90字。
汶川周年祭时文选辑
编辑整理:文建华
超越灾难 奋力前行
江河作尺,量不出这一年我们对灾区同胞的挂念。五岳作砣,称不出这一年我们从灾难中奋起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凝望那片曾遭重创的土地,“汶川不哭!中国加油!”的呐喊重在我们耳畔回响,一曲雄浑的生命长歌从重建中的灾区传出,在神州大地回荡。
草枯了有更绿的时候,花谢了有更艳的时候,家毁了有更美的时候。汶川大地震这场浩劫,没能摧毁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意志,反而让我们愈挫愈强。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板房换成新居,越来越多的遗属重组家庭,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新校园,一条条道路在山间峡谷延长,满目疮痍的家园重现生机,逝者的梦想在生者的奋斗中延续。
回望这一年,13亿中国人一同经历了灾难的伤痛。每个鲜活的生命都无比珍贵。山崩地裂的一瞬间,数万生命来不及留下只言片语,猝然离去。他们是心愿未了的老人,是襁褓中的婴儿;是课堂上读书的青少年,是岗位上忙碌的成年人。他们是我们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和我们一样有过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的逝去,让我们肝肠寸断,悲痛满怀。在全国哀悼日,我们曾用最隆重的仪式为他们送行。如今,罹难者的容貌已化作民族的记忆,失踪者的身影仍萦绕我们的梦境,伤病者的病痛还啮噬我们的心灵。
回望这一年,13亿中国人一同见证过灾区人民的坚强。危急关头,父母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老师用双臂为学生撑起生命的天空,干部义无反顾地奋战在第一线。数千万受灾群众在祖国护佑下,坚守家园不弃不离,从灾难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余震不断的日子,田野不曾荒芜,工厂不曾荒废,建设者不愿停歇,志愿者不肯止步。以全国人民为坚强的后盾,灾区人民在断裂的山河间,创造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
回望这一年,13亿中国人一同感受到万众一心的力量。“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使民族精神经受了一次特殊洗礼。十多万人奉献灾区,无数青年自愿无偿献血,亿万人民慷慨解囊,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队到厂矿、从机关到基层、从街道到学校,处处涌动爱心大奉献,汇聚成中华民族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民以波澜壮阔的斗争,破除了“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魔咒——波及4600多万人的劫难之后,中国没有饥荒、没有流民、没有瘟疫、没有社会动荡,每一项都是人类救灾史上的奇迹。从此,我们不惧任何灾难和挫折,因为每个人身后都有一个温暖而强大的祖国。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恰逢新中国成立60年。把震后一年来的变迁放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考量,我们深信:多难兴邦。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中华民族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
……
让爱传下去……
一年前,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国人民的爱空前迸发。
人们还记得,在地震发生的瞬间,老师为救孩子用血肉之躯撑住倒塌下来的沉重墙体楼板;许多党员干部为了抢救他人没时间顾及自己的家人;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一个又一个灾区群众;一些志愿者留下遗书,毅然决然奔赴灾区;从中南海到各地的居委会,从互联网上到大街小巷,人人慷慨解囊,家家争相捐赠,奉献爱心……
一年来,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这种爱依然在绵延传递,抚慰着灾区人民遭受创伤的心灵,鼓舞着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决心。一年中,很多人的目光关注着灾区人民,关注着灾区建设。许多单位、许多志愿者长期驻守灾区,以各种方式帮助灾区妇女儿童,支持饱受灾害伤痛的灾区住房及其他各方面的重建。到处都有全国一盘棋相互支援,随时都有人性的光辉闪烁。这种爱,让灾区人民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看到重建美好家园的希望。
爱是永恒的主题,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人都需要别人的爱,人人也都能给予别人爱。人饥我饥,人溺我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