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10字。
《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质疑
甘肃省小屯中学栎类
内容摘要:《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革命的长篇小说。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水浒传》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描写了农民革命中许多具有反抗精神、崇高品质和鲜明个性的光辉形象。在这些起义英雄中,李逵是最突出的代表,他的性格有真善美的一面,又有假恶丑的一面。关键词:鲁莽愚忠无知势利散漫常败
读《水浒传》者,对李逵的为人,没有不拍案叫绝的,认为他快人快语、快人快事,其粗鲁处也正是他的可爱处,其天真处也正是他的妩媚处。他象一块纯正的璞玉,从没有用虚伪雕饰、掩盖自己的真实。实际上《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体现了复杂矛盾的人物,他是梁山起义将领中的一个典型,却不是最先进、最杰出的代表,他的性格有真善美的一面,又有假恶丑的一面。他是一个朴诚、坦率、天真浪漫的梁山好汉,但更多的却表现出一种又莽撞、粗鲁和残忍;他蔑视皇权、叛逆不羁却愚忠无知、命运悲惨;他疾恶如仇、打抱不平却目无纪律、杀人如麻;他骁勇善战、阵前冲杀却有勇无谋、连吃败战。此时联想到鲁迅先生的如下评语:“我却又憎恨张翼德型的不问青红皂白,抡板斧‘排头砍去’的李逵,我因此喜欢张顺将他诱进水里去,淹得他两眼翻白。”[1]以下,着重就《水浒传》中李逵形象反映出的假恶丑的一面,试加剖析,以求指正。
一、鲁莽愚忠的“宋江心腹”
《水浒传》中的李逵是宋江最喜爱、最信任、最重用的心腹。李逵原本是江州节级戴宗手下的小牢子,小说写他初见宋江说“若真是宋公明,我便下拜”时,宋江尚未在浔阳楼吟反诗,更没有上梁山泊参加农民起义的打算。李逵拜了宋江,紧接着就诉穷要钱,宋江立刻取出十两银子奉赠。这明明是想以金钱投其所好,买李逵的“忠直”;果然,在李逵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仗义疏财,名不虚传”的深刻印象。后来李逵赌输了钱打人,宋江又帮他解围,还说:“贤弟但要银子使用,只顾来向我讨”。宋江刚和戴宗在一家临街酒肆吃喝了一顿,接着又进琵琶亭酒馆,实际上是专请李逵大吃大喝,以酒肉进一步笼络。李逵却也是有心人,说“这宋大哥须知我鸟意”,“也不谦让”,“只顾大吃”,显示自己的豪爽与领情。在酒酣饭饱之余,李逵不得不表现一番,于是演出了抢鱼打人而又被张顺揪入水中的活闹剧。宋江在初见李逵的这半天多里,先是送了李逵十两银子的赌本,再又拿出二十两银子给李逵打伤的卖唱女娘做医药费,临别时又取出五十两一锭大银叫李逵:“兄弟,你将去使用”,还许下了“但要银子使用,只顾来向我讨”的诺言。后来直接投靠宋江,也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