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街亭》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探讨分析诸葛亮的人物形象<br>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br>
教学过程:<br>
一、 导语<br>
1、 学生介绍成语<br>
2、 刚才,同学们听了两个有关诸葛亮这个人物故事的成语,在获得这两个成语的意义、适用范围等信息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三顾茅庐”,通过刘备等的求贤若渴从侧面反映了诸葛亮的“可求之处”,也就是他的才智。“草船借箭”,就更直接地反映了诸葛亮的计谋,料敌如神的能耐了。<br>
同学们,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聪明故事吗?<br>
——(学生自由回答)空城记,七擒孟获……<br>
很好,通过这样的了解,一个有智慧的,尤其是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人物形象——诸葛亮,就摇着大蒲扇儒雅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br>
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看看这个故事是如何体现他的这些我们已知的特点的,再去探究以下,还有没有我们未知的特点。(板书标题:挥泪斩马谡)<br>
二、 简洁地理清情节<br>
问:(指着标题)谁挥泪斩马谡?<br>
——诸葛亮<br>
问:马谡何许人?为什么要斩掉他呢?<br>
——马谡是蜀军的一名将领,曾经在“七擒孟获”中有出色的表现,但却因狂妄自大,麻痹轻敌,丢失了“街亭”这个军事要地,辜负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为了“正军法”,所以斩掉马谡。<br>
问:既然马谡是个狂妄自大的人,诸葛亮怎么就派他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