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3/20 17:00:3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20字。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小说四步阅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多媒体投影)   凭什么说是香菱呢?(“桂花”指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水涸泥干”的“池沼”比喻香菱所处的恶劣的生活环境。莲藕,指香菱。“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是菱角,生长在水塘里的,荷花也是生在水塘里的,荷就是莲,香菱原来的名字叫英莲,莲和菱根儿相连,发出一脉芳香,所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暗含其名。“平生遭际实堪伤”,因为她从小就被拐走卖出去了,卖给人家做妾,而且是在大妇的淫暴下受尽屈辱和虐待,当然是“遭际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生孤木”,是拆字的谜语,说的是薛蟠的妻子夏金桂, “两地生孤木”是桂花的桂字,“孤木”,一个木,即木字旁;地,就是土,“两地”是两个土,合起来就是“桂”字。香魂,专指女人的灵魂;故乡,指灵魂原来所在的地方;返故乡,也就是死亡。最后两句点出了香菱的悲惨结局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二、资料助读 了解人物
  教师课前分发文字资料 
  投影有关香菱遭际的图片和资料:
  三、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并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多媒体显示: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    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诲人不倦
  挖心搜胆:指苦苦思考,费尽心思    精血诚聚:指把心力都聚集在某一点上。   
  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说成是有这种意思的。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
  明确: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有三分法:首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
  四、赏读课文,突破重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