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
——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内课外有机链接的实践思考
2004年5月21日
苏立军
【摘要】本文认为,语文教学的许多缺憾是与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拒绝和教师对经典文化陌生密不可分的。为使课内课外和谐链接,特别要倡导和指引学生吸收经典文化,如背诵和摘抄古典诗词、开列书目扩展阅读视野、撰写读书心得举行读书报告会等,以铸就学生的经典之魂,提升学生人格的人文涵养,从而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经典文化 吸收
语文教学在近年来所遭受的批判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及的,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的抨击令所有的语文教师感到了压力也感到了无奈。先有王丽主编的《中国语文教学忧思录》,这位曾经是语文教师的编辑拉起了一面大旗,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大加攻击,后来又冒出一批北大怪才瞄准了语文教育,孔庆东、摩罗、余杰等主编出版了《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他们在《编者的话》中痛心疾首的指出:
“悲惨的中学生朋友们,我的弟弟妹妹,你们学了12年语文,居然写不好一张字条;你们学过数百篇的课文,居然听不懂一首歌谣;你们呕心沥血背诵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标准答案’,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几个小时的高考。假如你考上了中文系,大学老师第一天就会告诉你:‘把你从前所学的,全部扔掉!’
可怜的中学语文老师,我从前的同事,我永远的同胞,你们也明知道这样的教材不对,这样的做法不好,可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为了让家长露出微笑,为了能当上‘优秀教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指导’……你们只好牙掉了咽下肚硬把老鼠讲成猫。你们在教研室也是愤愤不平,对‘标准答案’冷嘲热讽,可是一走进教室,你们就黑手高悬黑教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对待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你们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气度和耐心,你们表现得比山大王还蛮横,比希特勒还粗暴。咱们是不是需要想一想:自己的饭碗和祖国的花朵,究竟哪一个更重要?”
面对如此如泪如血的控诉,作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在五年前,我们开始酝酿我们的语文改良计划,试图把课内与课外整合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改良系统,使学生跳出课堂语文的狭小圈子,融入到时时处处都在进行语文学习的“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