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11/4 22:38: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380个字。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
  2.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
  3.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
  2.诗歌仿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英国有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叫济慈,他说“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经典的话本身也是一句诗,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诗,人的一生也是诗。如果我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我们平凡的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诗情,人生处处有诗意。写诗,并不像许多同学想象的那么困难,今天,就让我们以两首优美的外国诗为阶梯,去尝试一下写景诗的创作。
  二、品读济慈和叶赛宁,感受写景诗的特点
  1.介绍两位诗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叶赛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自由诵读感受诗意诗情。
  (1)自由读、表演读、配乐读。
  (2)自由谈一谈你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
  引导学生交流:
  《蝈蝈和蛐蛐》中的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热爱生活乐观地对待生活。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3.自由诵读议一议诗歌的语言。
  (1)重点读《蝈蝈与蛐蛐》引导学生体会:
  散文一样的语言:娓娓道来,似在说话,不造作不生硬。
  感受方式:改变诗歌分行排列的方式,把它们以散文的形式排列,读一读体会一下,原来,散文诗就是一篇散文。
  (2)重点读《夜》,引导学生体会:
  诗的语言就是形象化、细节化、生动化的语言;
  景物的铺排:松林、夜莺、长脚秧鸡、溪水、明月;
  特点的凸现:松林的“幽暗”、夜莺的“歌声”、长脚秧鸡的“欢嚷”、大河的“银星”、小溪的“银波”……
  教师总结:写景类抒情诗其实很简单:
  写诗,就是诚实地写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细腻地描绘出心中的话
  写诗,就是优美地表达出心中的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