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鲁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15 10: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接近鲁迅(整理记录)
菊斋文学沙龙第一讲:接近鲁迅
时间:2003年4月29日
地址:菊斋论坛创作杂谈版(www.juzhai.com)
特邀主持人:石地、孟庆德
参与网友:陈永苗、楚歌、十年砍柴、苦雨、子安、注注、造反有理、萧子菁
整理记录:顾泄潢、萧子菁
[一]鲁迅弃医从文的意义,及鲁迅为什么不弃文从政?
  ————————————————
  楚歌 发表于2003-04-2919:41:
  ————————————————
  我试着回答:
   首先是兴趣。鲁迅东渡前,在几个学校读过书,后来去了仙台医学院,物以稀为贵,仙台学校的老师对他很为关注,从腾野先生那篇可以看出。但是少年的鲁迅对医学是没有多大兴趣的,否则他在画解剖图时,不会为了美观实用而改变骨胳肌肉位置。学理的同学都知道,当你对一门学科感兴趣时,不管它是多么枯燥,你都会觉得美妙无比。腾野先生详细的给他更正,他不置可否,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所以在考试时,他也只拿了个中等名次。尽管只是个中等名次,还闹了一场抄袭的风波。这也可以反映,如果平时鲁迅很爱学习,一心扑在学业上,学校当局也不会心有怀疑,怀疑他作弊了。

   其次是刺激。鲁迅自己说看到东北人围观日本人杀人而无动于衷,他有此感觉光身体强壮思想落后无济于事,所以想用笔来唤醒大众。一直以来,这个由鲁迅自叙的事件成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全部理由。是不是这样呢?我想这的确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医生救死扶伤,但实际上医生的救死扶伤是一种有偿回报,当时的社会,医生地位并不高,医术也不发达,医生在大众眼里,只是一种职业,不存在崇高的地位,也不可能真正为民众做些什么。青年鲁迅由观看日本电影联想到故国的黑暗和艰难,想到当务之急是改变整个国力,而不是单个的人,由个体转变为对共体的关注,这就是一个思想的升华!
  ——————————————————
  十年砍柴 发表于2003-04-2919:49
  ——————————————————
   我希望你们去看一看鲁迅的旧体诗。诗歌是一个人心灵最真实的反映。然而大家之注意他的散文诗《野草》。他的旧体诗和郁达夫的诗词是我最喜欢的。“谋生无奈日奔驰”,他的“寻找别样的人们”,首先是家道败落,作为长子的责任所至,不要搞得那么崇高。
   日本苦闷的几年,尤其是他作为章太炎先生的弟子,他很早就出离了作为医生的愿望,为什么不从政呢?看看他从日本回绍兴后的经历就知道了。
——————————————————
  孟庆德 发表于2003-04-2919:50
  ——————————————————
   我在想顾兄白天的意见,鲁迅的建设和破坏,其实是值得关注的。我是那想法,鲁迅的破坏,是传统中人都能看到而又不得劲的,鲁迅和鲁迅后许多人之所以让传统中人不舒服,可能都是因为对那些古老习惯有所破坏。但,鲁迅的建设,传统中人就看不到了,之所以看不到,正因为他们的建设和鲁迅及鲁迅后来的许多人的建设不一样,如果鲁迅在传统中人那里得到了肯定的评价,鲁迅也就不成其为鲁迅。鲁迅的建设是新的、具有现代意味的建设,鲁迅的建设是一般人所认识不到的,鲁迅的建设在立人,什么建设能比这个建设还要大呢?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识之士就已经认识到,人的建设搞不上去,所有建设都是白搭,而所谓现代化,怕也走不多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