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复习(压缩语段)
一、考点解析
压缩语段就是指将一个比较长的语段或者几个意义密不可分的语段,合理地压缩成一个比较短的语段甚至一句话,答案往往有字数的限制。压缩语段,是为了把话说得概括、抽象、简约、精练。
压缩语段大致需要具备筛选概括这两种能力。做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原文,正确理解和把握原文的中心意思,从而分清主次,决定取舍。最能表达中心意思的内容,要加以保留;如果原文字数较多,要加以概括。对中心意思只起一般作用的次要内容,要敢于舍弃。另外,还要注意文句的前后连贯和语言的通顺,符合字数要求。
二、典型例析
下面是发掘杭州雷峰塔地宫的一段报道。请将关于地宫开启过程的文字进行压缩,不出现具体时间,不超过35个字。
上午9时整,考古队进入现场开始发掘。打开地宫并不容易,直到9时45分,考古人员才将压在地宫洞口的750公斤重的巨石移开,露出93厘米宽、13厘米厚的大理石盖板。盖板上没有任何文字,但考古人员在紫红色的泥土中发现了10枚唐开元通宝铜钱。10时5分盖板基本清理完毕。11时整盖板还没有打开,发掘现场越来越多的钱币。11时11分,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考古人员开始用撬杠撬开盖板。11时18分,考古人员翻开大理石盖板,地宫口终于打开了。 (2001年高考语文试题第27题)
三、考查的角度
1、根据有关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如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6题,就是要求“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的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情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第25题,要求为一篇报道拟一条不超过12个字的标题,也属于这类题目。
2、写出一段文字传达的最主要的一条信息。
“最主要的信息”是从信息价值的角度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区分与评价的结果。区分与评价时,不必顾及信息是否具有新闻必要具有的时效性——这是与拟“一句话新闻”的本质区别。从高考的要求看,这种压缩的意义更为重要。
3、根据有关文字材料,给“××××”下个定义。
这又是一种压缩形式:下定义。不仅要概括出语段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把这些内容表达为“××××是××”的定义形式,是比较高的要求。
四、方法指导
考生要善于根据语段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压缩方法。下面结合例子介绍几种常见的压缩语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