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字。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姓名朱丽英 年级和学科:浦江三中高一年级语文
【课题】 《像山那样思考》
【设计理念】
此文是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沙乡年鉴》中的一则随笔,文章语言简洁传神,挟裹着作者深深的忧患意识。开篇就是对一声“深沉的、骄傲的”狼嗥的特写,这也是此篇文章的文眼,作者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震撼和思考。因此教学中我就准备以此为着眼点和突破口,紧紧围绕这一声饱含有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的号叫,展开和深入全文。同时,由于本文的语言充满着诗意美,因此可通过美读法让学生来体味。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运用美读法、问答法和情境教学法,在美读中使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考,在问答中启发学生思考,用情境教学法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中狼嗥的含义
2. 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过程与方法:感悟课文语言的诗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思考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学生分析】
本节课上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喜欢看课外书籍, 具备一定的课外知识积累,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有所了解.平时在课堂上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和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具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苏教版第一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一篇同题散文。这篇课文所在的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它是属于最后一个板块中的文章,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阅读此文,应该透过狼的嗥叫,听到利奥波德的大声疾呼,从而震撼学生的心灵.
【教学方式】多媒体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谈与狼相关的成语、熟语:狼狈为奸/声名狼籍/鬼哭狼嚎/狼心狗肺/引狼入室/狼子野心……
从这些词语看来,人与狼的关系怎么样?(害怕狼,趋赶狼,消灭狼)人不断的驱逐狼群,消灭狼,那么是不是人与的关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不是,那应该是什么样的,也许这篇文章会给我们一点启示。
二、本文缘起一声狼嗥,根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默读1-3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如何描写一声狼嗥的(第1节)你觉得这段描写狼嚎的文字应该怎么读, 想象在一个月圆之夜,你看到一头狼在山峰之上嚎叫.[学生读,齐读][PPT显示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