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20字。 古今汉语兼语式类举
谓语部分是连用的动词(有的后一个是形容词),不属于同一个主语,前一个谓语的宾语同时又作为一个谓语的主语,等于一个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连环在一起,当中没有语音停顿,这样的格式叫兼语式,其结构形式是“主语+谓语+兼语+谓语”。古今汉语兼语式的语法性质是基本相同的。
古汉语中的兼语式结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使令类
使令兼语结构,在兼语前一般得有“使”、“令”之意的动词充当谓语,兼语后的谓语及其宾语,常表示主语对兼语的要求等。例如:
1.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皇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国史官走上前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秦王命令赵王弹瑟。
2.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殽之战》)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船离岸了。
使令式兼语也有不用使令性动词的。如:
3.权即遣肃行。(《赤壁之战》)
孙权立即派遣鲁肃前去。
这种格式的兼语有时可省略。例如:
4.计末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商议还没有决定下来,要找一个能够派遣(他)去答复秦国的人。
5.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五蠹》)
人民爱戴他,就推举(他)统治天下,称他为有巢氏。
二、命名类
这类兼语格式,前一动词一般是“谓”、“名”、“号”、“称”等,后一动词一般是“曰”、“为”等。
例如:
6.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