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字。
高考复习诗歌的炼字
理清概念: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精练传神、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所谓“诗眼”、“词眼”。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绿”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一“绿”字、“弄”字,就境界全出,顿然改观。
炼字故事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此,要想真正体味诗的妙处,我们就必须在古人用心处下功夫。
文学史上流传了很多炼字的故事:
贾岛因“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琢磨不定,不觉撞入京兆尹韩愈的队伍,从而留下“推敲”的故事。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炼字实例:
苏小妹曾要其兄苏东坡为其诗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每句各加一字,东坡先是加‘摇’、‘映’二字:“轻风细柳摇,淡月梅花映。”又说用“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有静有动,有声有色。两次都不合小妹之意,接着她说出各加一个“扶”和“失”字,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听了不禁叫好!一“扶”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生动自然,确实高于东坡两句之上。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练习:
(1)蝶恋花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①“绕”字好,因为它用了拟人的手法,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2)咸阳值雨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用“悬”字,化动为静,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
用“隔”字,化动为静,写出了雨脚的细密,放眼望去,犹如一道雨帘隔住视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