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教案6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容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
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运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教学难点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关于“阵地战”的说明;二是第5自然段关于“造防护林方法要求”的解说,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以采取画示意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
1 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 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 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三、教学时教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 注意字音字义
竺、桢、沛、榆、逞、涸、噶、馏
2. 理解词语含义
充沛、肆虐、城郭、绿洲、葱笼、俨然、移居、逞强施威、不毛之地
二、导入新课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