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30个字。
语文口头测试尝试
罗田县平湖中学 何正平
口语交际是知识经济时代公民应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参与社会生活应用最广泛的交际工具。可是因为“考试的形式仍没有突破泰勒在60年前就批评过的回忆式纸笔测验的模式”,而导致占日常交往量四分之三的听和说被忽略了。为了重视口语,有些地方的试卷用“纸笔测验”测试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就更无暇顾及实践性的口语交际,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口语的低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口语交际环节,并在这一部分中明确的提出了各阶段的目标。要真正落实这些目标,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考试来实现。一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考试制度。”二因为考试是一根最好的指挥棒:体育测试及其改革走出了不重体育的误区,并使体育教学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实验操作考试为理化生教学增添了重要的一翼;英语听力测试走出了英语教育误区,而测级考试把听、说都纳入了考试范围,真正抛弃了学“哑巴英语”的时代;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出了普通话学习及考试的误区。
现行的“纸笔测试”无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目标,只有增加口语交际的测试才可真正落实这些目标。再说普通话测试这种实践考试何不提早进行呢?一个中国人到工作需要时再去学“正宗”的中国话,岂不让人笑话?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通话就达到相应的级别,过好语言关,扫除交际和工作上的障碍,不就更好吗?而且比到工作需要时再去学容易得多。何不借助普通话测试形式,让学生过好语言关,让《语文课程标准》中笔试难以落实的一些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呢?因此笔者进行了语文口头测试尝试:
1.制定口头测试具体办法,促进学生自主训练口语。
口头测试按以下板块进行。一.认一认(20):落实《语标》中的识字量的要求,也与某些“读书能认许多字”的朴素想法一致。要求学生认熟3500个左右常用字,到时候选定100个字,让学生认读,每字0.2分。二.读一读(25):落实《语标》中朗读及阅读量的要求。从课本或名著中选取200字左右的文质兼美的文字材料,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普通话不标准,酌扣1-5分,朗读时错字、添字、漏字、倒字、破词、停顿不当,每处扣1分。语气、语调、语态恰当,否则酌扣1-8分;声音洪亮、语速恰当,否则酌扣1-5分。三.背一背(20):落实《语标》中诵读及背诵量的要求。从推荐的必背古诗文中抽背诗文二篇。背诵要流利、正确、有感情,重音、节奏、语速必须把握恰当,把握错误一处扣2分。四.说一说(35):落实《语标》口语交际中的说话要求。主要就课本口语交际中的训练题目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说话。要求有中心、有条理、有主次,能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有一定的说服力、感染力。若把握不当每项酌扣2-5分。
测试办法公布后,教师作些必要指导,由学生根据测试范围拟定自己的口语训练计划,利用语文早自习和课外时间自主训练。这样效果好,平时,学生多用普通话交谈,读书中碰到生字词再也不跳过去了,而是查出读音,再试读几遍;查出词语意义,并想想这里应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