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70字。
读《孟尝君传》
(北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呜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士”,(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主旨:(翻案)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
文体:形式为应用文(序跋类里的跋,书跋);内容为论说文。
结构分析:
(一)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至“以脱于虎豹之秦”
记叙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起)
(二)自“嗟乎!”至“岂足以言得士”
说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承)
(三)自“不然”至“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说明孟尝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鸡鸣狗盗之力。(转)
(四)自“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鸡鸣狗盗出其门)。(合)
孟尝君其人: 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少子田婴随父驾前任职,经常带兵出征。齐宣王九年(公元前312年)田婴被任命为相国;齐泯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于薛地。田婴去世后,他的儿子田文继承其父的封爵,仍居薛邑,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以“好客养士”而闻名天下。他善于用人,广招天下贤士,宁肯毁家产也要厚待宾客。因此,各地志士贤人纷纷前来相投,门下食客多达3000余人。孟尝君名声佳誉天下,列为战国埋藏著名的四君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之一,被齐泯王任为相国。孟尝君对门客不分出身贵贱,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门客均感恩戴德,忠于职守。因此不少历史典故至今广为传颂。一次,孟尝君的门客冯谖自告奋勇到薛地收取债息。冯谖到达薛地后,知道百姓连年受灾,庄稼欠收,民不聊生。他把一些无力偿还地租的债户的所有债券全部焚烧,并对老百姓讲这是薛公的旨意,百姓闻言伏首叩谢。冯谖回到孟尝君那里去复命,并说给主人买回“义”。孟尝君听了详细情况后,罢免了他相国之职,孟尝君便回到封地薛国。百姓闻之扶老携幼于路边跪拜相迎,争献美食佳酿,这时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当年你焚券市义,今日所见功德无量。
在薛期间,冯谖对孟尝君进谏,人若立于不败之地应效狡兔有三窟。今君有薛地为一窟,我再为您营造二窟,保后世平安。于是冯谖去魏国、秦国游说,说服魏昭王、秦穆王均拜孟尝君为相国,以重金相聘。冯谖又去齐国向齐王陈述利害,使齐泯王亲自驱车来薛地向孟尝君道歉,请回齐都,重封相位。
至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孟尝君的故事仍传为佳话。
赏析一:
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赏析
王安石的论说文《读孟尝君传》,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它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一生立志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十分强调文章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