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教学当中的隐喻与词语的移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9/19 20:17: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000字。隐喻与词语的移用
□侯昌硕
  1.关于隐喻和词语的移用 
  传统语言学把隐喻看作一种修辞现象,认为隐喻是比喻的一种,与明喻、借喻同属于比喻,只是交际者为了达到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才使用的,是语言使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对正常语言使用规则的一种偏离。20世纪后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研究突破了传统语言学“隐喻的修辞观”,提出了与传统迥然有别的“隐喻认知观”,其主要观点表现在:(1)隐喻是普遍的。隐喻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手段,它代表了语言的常态,在日常语言中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如我们常说的词语“山脚、山腰、针眼、灯头、桌腿、门口、痛苦、热情”等和日常的表达“三天之前”、“气温下降”、“他给了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她的心里充满了希望”等等,都是隐喻,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因为它们已经潜移默化进入到我们的日常语言了,我们司空见惯而觉察不出。(2)隐喻是系统的。隐喻不是个别的、随意制造出来的,而是相互之间存在着联系的。(3)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说,思维过程本身就是隐喻性的,我们赖以思考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大多是以隐喻的方式构建和界定的。(张敏,1998)所以。“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是两个不同语义领域的互动”,是将源领域的经验映射到目标领域,从而达到重新认识目标领域特征的目的。(束定芳,2000) 
  认知语言学关于隐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词语的移用现象。词语的移用是指某个词语从它常用的领域移用到另一个领域,“青衣”由一般生活领域移用到戏剧领域,“疲劳”由一般生活领域移用到冶金领域。从80年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里,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语言,尤其是其词汇系统,也相应地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大量的词语的移用,无论是移用的规模还是移用的范围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
  2.词语移用的类型 
  2.1由一般生活领域移用到专业领域 
  人类的整个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即借助一个已知的认知域去类比、认识和理解一个新的认知域。隐喻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认知工具,即使在专业技术领域也少不了隐喻这一十分重要的形象思维手段。由于专业技术概念深奥难懂,专业工作者往往借助于十分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去类比专业技术概念,使之变得通俗易懂。如“防火墙”原指“用阻燃材料砌筑的墙,用来防止火灾蔓延,也叫风火墙”,现在移用到计算机科学,指“在互联网子网与用户设备之间设立的安全设施,具有识别和筛选能力,可以防止某些未经授权的或具有潜在破坏性的访问,保证硬件和软件的安全。”由于二者在防范、保护的功能上具有相似性,所以由生活中的“防火墙”去类比计算机的“防火墙”就非常自然了,既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计算机科学中的许多专业术语就来自我们常用的一般的生活词汇,而且都是形象生动的隐喻,例如“菜单、命令、口令、记忆、存储、窗口、平台、墙纸、登录”等。再如“疲软”原指“人身体疲乏无力”,现移用于经济学领域,指“行情低落、货物销售不畅或货币呈下降趋势”,如: 
  (1)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各地炮声不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