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000字。散记唐代人的雪中生活
我莫名其妙地喜欢雪。但近年来,雪越来越罕见了。说是东北和西伯利亚饶有积雪吧,但我的身子好像越来越不耐寒了。还好,对雪的丰富的体验、感受和欣赏,并不一定非要天天见到它,更多是一种心理头、情感上、想象中的行为。
唐人通过留下的4200多首含雪唐诗,诉说他们关于雪的一切。那是一个宏伟的白雪世界。
一、雪不离酒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小诗二十字,藏着怎样的意味?
一、多重对比
1、色彩、色调对比
彩色、暖色:绿、红、火;
黑白色、冷色:夜晚、白雪
2、空间对比
极小:蚁(新酿酒有层绿色漂浮物,叫蚁)、小火炉、酒杯
极大:大到无限的天、无边无际的夜晚、漫天漫地的雪
3、物的属性对比
人造物:酒、火、酒杯
自然物:天、夜、雪
我们发现,自然物是极大的,黑白的、寒冷的,而人造物是小的、彩色的、温暖的。人造物本身正是对自然物的抵御。三重对比,凸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严酷境遇。
二、为什么问刘十九“能饮一杯无”?
诗题是“问刘十九”,第四句是问题“能饮一杯无”。
1、当然,首先我们不清楚谁是主人:是诗人请刘十九饮酒,还是诗人想饮刘十九的酒,亦或两人都不是主人,只是在一家酒店,问说饮杯酒吧。都可以的。
2、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为什么要饮酒?
前面三句,通过三重强烈对比,凸显人类在自然面前(这时是夜晚和寒雪)的严酷境遇。自然而然的情感反应是:
1)可能是,又是夜晚又是下雪的,好冷,但只要我们就火饮酒,就不怕它什么冷不冷的了。这是乐观者或身体强健者的反应。
2)也许是,又是夜晚又是下雪的,好冷,即使我们就火饮酒,还是很冷,但不就火饮酒,会冻死的。有杯酒有个小火炉,起码还可驱驱寒。这是悲观者或体弱者的反应。
3)不幸的是,我近年越来越怕冷了。
二、疏忽了1200年的问题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千山万径间,都是雪,最后来了个特写定格:孤舟、蓑笠翁、独钓。极冷、极艰苦,渔翁能受得了么?
我们试将《江雪》 和 上首诗《问刘十九》放到一起看,结果将如何?
定格的镜头开始移动。我们,柳宗元1200多年来的所有读者,终于看到柳宗元没告诉我们的事物:一个船舱。镜头来到舱口、进入船舱,于是我们看到并且闻到:冒着绿色泡沫的新酿酒香,红泥抹成的吐着火舌的火炉。
噢,原来,渔翁过段时间就会进入船舱,就火饮点酒,暖暖身,再出去钓。
这样一剪切粘贴,江雪的力量当然就弱了。但至少增加了人间气息。
这就是诗人的力量:诗人的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