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00字。读李零点评今人《论语》基本参考书初记
近日围绕李零先生新著《丧家狗:我读》的讨论,越来越有趣。大多数人似乎并未读到此书就开言了,这说明了某种浮夸风。我想,现在大家意见也表达得差不多了,不如看看此书除了信仰与价值之争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读的还好。毕竟《论语》地位崇高,言其为中华文化中的第一圣典,毫不为过。《论语》有一特点是历代至今,注释讲疏者络绎不绝、代有人出。那作为我们这些对孔子他老人家不得不愧说一句“余生也晚”的普通读者来说,读论语可以从哪些材料入手,恐怕就是不能回避的问题了。在此,首先要表明,我是在说,非儒家信徒的人们,读论语有哪些常见的材料是可以信靠的。儒家信仰者自有其“祖传家法”,虽亦甚有可参考处,毕竟我们不是为信仰儒教而读书的,这个出心就是分界线了。
李零先生新著《丧家狗:我读》“自序”和四篇“导读”在此就是很值得一读的文字了。它非常畅晓立体地介绍了孔子与《论语》自古到今的相关材料与研究成果。我以为值得推荐的是“导读四 今人读 《论语》,基本参考书”,这是对几本今人旨供大众阅读《论语》的作品的简明点评。
李先生说:“我主张,读古书,最好倒着读,先读近人的书,再读古人的书。古人的书,主要用来查,入手,还是晚一点的书更好。”又进一步说《论语》这本书“与一般古书不同,前人的研究,是笼罩在‘圣人’的气氛下,阅读前,有很多预设前提和心理暗示,义理派比考据派,毛病更大。现代普及本,有一个好处,就是偏见和说教比较少”。在“导读四”中,李先生挑出十本书作为代表:
①、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版。
②、杨树达《论语疏证》,科学出版社版。(杜韩按:此书最近金陵出版社有再版,不过贵得惊人)
③、赵纪彬《论语新探》,人民出版社版。
④、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版。
⑥、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版。
⑦、孙钦善《论语注译》,巴蜀书社版。
⑧、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⑨、牛泽群《论语札记》,北京燕山出版社。
⑩、李泽厚《论语今读》,三联书店版。
李零先生把上述著作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集注类。只有一本,就是①。此书“最为详备”“我们要想了解古人的说法,最好参考这本书”。李先生的推荐是学界公论。我想要说的是,如果你是要深入理解《论语》,要有章有法地分析、思考、吸收孔子学说的话,此书为必备,如果不是,普通人大可不必买,读起来很费神。
这里要提一下李先生对两个有名的古注本的态度。在“导读三 古人读《论语》,文本、注释及其他”中,李先生对朱熹《论语集注》评价为:“不太像集注。他的注,简单明了,好读,但主观成分较大,理学的味道太浓,先入为主的偏见较多”。朱注,前人评为继承了二程“体用一源”“理一分殊”的诠释经典原则,并融合发挥至典范水准。朱熹问陈淳(杜韩案:陈氏为朱门著名人物,代表作是《北溪字义》,把儒家理义以字典诠释放的形式呈现,此作有新儒家和现代学人甚为推崇,如陈荣捷先生):“《论语》如何看?”陈答:“见得圣人言行,极天理之实而无一毫之妄。学者之用工,尤当极其实而不容有一毫之妄”朱答:“大纲也是如此。然就里面详细处,须要十分透彻,无一不尽”(《朱子类语》卷十九,中华书局,2004年),的确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朱熹不仅不可能把孔子归位于诸子,直是把“四书”定为儒家阐发弘扬道统的总纲性文献,这一特点与李零先生的口味与出心自然完全相异了。
第二个古注本是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李零先生认为此书价值在朱注之上,更忠实于文本本身,“吸收了有清一代更新也更多的研究成果,后来居上。”我读徐复观先生的《中国经学史基础》(见《徐复观论经学史二种》,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一条作者自注中提到简朝亮《论语集注补正述疏》远胜于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惜时人不知重视。简作我没有读过,不好发言,此备一说,供朋友们参考。
不过,我以为如果要了解儒家如何通过诠释原典而弘扬新学,朱注自是价值连城的好书,与《朱子类语》对读,还是趣味无穷。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