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介绍中国小说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1.中国小说的起源
我国小说起源于劳动。在劳动间隙,为了消遣,彼此讲些故事,这正是小说的起源。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渊源。 < 西游记><聊斋志异>采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手法。<红楼梦>则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开篇的。.
2.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A.酝酿萌生时期:上古到先秦两汉的古代神话寓言故事促使小说的孕育形成.
B.初具规模时期: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的志怪志人的笔记小说.
C.成熟时期: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代拟话本相继出现.其中话本(民间说话人用的故事底本)的出现,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比以前的小说在结构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都有了 新的发展.拟话本(明代文人模仿 话本创作的小说)的题材更为广泛,情节更为曲折,描写更细.
D.高峰时期:明清时代<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一大批不朽名著产生.
二. 简介作者及其作品
本课选自第三回,是全书中序幕的一部分。
第一回 以女祸补天 和木石前盟的神话故事作楔子,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的降生和生前姻缘.为两个人物的塑造和爱情故事的描写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色彩。
第二回 通过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介绍了贾符的人物关糸, 可以说给读者开了一个了解全书的简明人物表。
第三回 即本文,通过林进贾府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贾府的环境和贾府的人物 , 从而提示了贾府豪华显贵的来源和社会地位,为人物塑造提供了场景。
第四回 通过 葫芦生判断葫芦案 介绍了四大家族的关糸, 为小说展开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第五回 是全书的总纲,隐喻含蓄地交代了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2.作者简介
三. 初读课文, 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1.小说的创作顺序----按时间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故事情节。
2.全文的中心事件和叙事线索----以林黛玉第一天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第一天进贾府的行踪和所见所闻为线索。
3.行踪 主要事件 出场主要人物
途经宁国府[1]----进入荣国府[2]----正房上房,拜见外祖母, 见过王熙凤[3]----邢夫人家, 见贾郝未得[4]----荣府荣禧堂(贾源家),见王夫人[5]----贾母房用晚饭,见宝玉[6]----碧纱厨里[7]
故事情节:[1][2][3]是故事的发生----[4][5]是故事的发展----[6]是故事的高潮----[7]是故事的结局
四 作业 1. 讨论完成练习一
2. 分析小说结构.
第二教时
二. 分析小说中的典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1.读全文, 找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看看作者描写出了怎样的环境, 起什么作用?环境描写有何特点?
本文写的人物活动的场景就是贾府。
[1].所处地带----街市繁华,人烟 盛,自与别处不同。
[2].建筑伟丽 布局讲究 陈设华丽----石狮子.兽头大门.抄手游廊.紫檀木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穿山游廊 诸如此类。。。。。 。。 对贾府环境的描写,暗示出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及荣华富贵的来源。这对人物刻画起了积极作用。
二. 小说人物形象刻画及特点
1.林黛玉:肖像描写:
众人眼中的黛玉:
年貌虽小,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怯懦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P212第五段)
宝玉眼中的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 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行动处舍己为人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形象:
因丧母离家寄身于贾府----外祖母家,受贾母非同一般的关爱,贾府又是早有耳闻的 吃穿用度,非同反响的地方,故在黛玉进贾府的耳闻目睹和与众人接触的言行举止描写中表现了她的细心多虑,自尊自卑的思想性格.在众人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