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19.闺塾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传奇戏曲的基本特点。
2鉴赏、分析剧作塑造的栩栩如生、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封建教育禁锢人的心智、情感发展的弊端,理解那个时代里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的合理性。
重点难点
1.《牡丹亭》全剧以歌颂杜丽娘、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为核心情节。而《闺塾》为《牡丹亭》的第七出,“游园惊梦”的故事尚未发生,杜丽娘的思春情怀,也才见冰山一角。依据剧情内容,本课可以鉴赏春香、丽娘和老塾师陈最良三个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进而概括人物性格为重点。。
2.因剧中写的是官家闺塾,故曲词对白中常涉及四书五经之类的内容,学生初读可能觉得理解困难。
教学设想
1.鉴赏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可通过诵读课文、进行课堂讨论来解决。
2.有关四书五经的内容不必深究,对照课文注释作一般了解即可。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反复诵读,初读结合注释,认真研读,弄清文中每一个词句的含义。二读,侧重体会揣摩不同人物的口吻和心理。三读,力求琅琅上口乃至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激发学生兴趣。
二、整体感知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全称“玉茗堂四梦”。这出汤显祖的最杰出剧作,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颐、程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俗”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对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理解《闺塾》,也应从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来认识。
三、明代戏剧知识
明代是元杂剧之后中国古典戏剧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明代戏剧有两种形式;杂剧和传奇戏剧。
明杂剧从元杂剧演化而来,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折数不限(元杂剧一般都是一本四折);第二、曲调不限(元杂剧是一折一调);第三、主唱不限(元杂剧全本一人独唱)。
明代传奇:戏剧结构大致与南戏相同,但更完整,曲调更丰富,兼用北曲,角色分行更细。每本一般分四五十出。
四、预习检查、整理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