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24 11:04: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20字。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3.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原来是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现象。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用“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文章题目的作用或者效果:1、将大自然人格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有趣;
2、含蓄说明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二、介绍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三、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获得有关物候学那些知识?(给课文分段)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1.2.3段)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第4.5段)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第11.12段)
2、说明顺序:以上四个部分的说明采用了什么样的顺序? 
   作者在介绍物候现象时采用了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它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时使得文章很有条理性。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