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学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粤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14 17:15:48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600字,课文详解加配套练习,另有扩展阅读,全方位训练。
19、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设计:山东省北镇中学 高胜军
邮箱:gsj005@163.com
QQ:280133639
【走进语文世界】
俗话说“一朝皇帝一朝臣”,中国历史的王朝不知换了多少代,而其中君臣关系最好的应该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近臣魏征。为什么?一个敢说,一个肯听;一个忠心耿耿,一个爱才如命。唐太宗说过三句话,对后世的激励都很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征的恰当评价。
纵观贞观一朝,诤臣如云,而魏征秉性耿直,无所忌讳,堪称第一人。魏征如同一面明镜,照出了是与非,对与错,明与暗,得与失。他的故事也流传在长久的青史绝唱中,为人仰慕。
【名师细说教材】
走近作者
魏徵(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迁秘书监、门下省侍中,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写作背景
这篇奏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后的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在这一年的三月至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这是其中的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这些奏疏后猛醒,感到很惭愧,写了《答魏徵手诏》,称赞魏徵“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并说“公之所谏,朕闻过矣。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表示从谏改过。
重点字词
1、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通“震”,威吓。
2、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本义,树根。   今:引申义,重要的,从来。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    今:走路。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情感,骄傲。  今:尽情。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古:是“以之为”的简略,即“把它当做”。今:认为。
(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古:实指,即“使心虚”。今:抽象化,一种美德。
3、重点实词、虚词
      信者效其忠      形容词,诚实。
(1)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动词,信任。
      忌不自信       动词,相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名词,信用。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动词,治理。
(2)治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动词,医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  动词,惩治。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动词,训练,整顿。
      必固其根本         使动用法,使……牢固,巩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形容词,牢固,稳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