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初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3/5 17:1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7 雷电颂
1.了解《屈原》创作背景、作者情况以及本文在《屈原》中的地位。2.反复朗读,把握节奏、气势,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3.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4.学习屈原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凛然正气和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思想。
反复朗读,把握节奏、气势,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探 究 学 习 过 程
一、探究准备1.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40一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同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2.作者简介郭沫若,是进步文化界的旗手、诗人、历史学家,又是抗战时期杰出的历史剧作家。他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他这个时期创作的六部历史剧,全都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写成的:1941年12月写成五幕剧《棠棣之花》,1942年1月,写成五幕剧《屈原》,2月写成五幕剧《虎符》,6月写成五幕剧《高渐离》,9月写成四幕剧《孔雀胆》,1943年4月写成五幕剧《南冠草》。3.背景简介《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周恩来称赞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能写出来,这是郭沫若借屈原的品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屈原》的创作在当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人大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日的斗争意志,有力抨击了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暴政。《屈原》在当时同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轰动了整个山城,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作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二、自给自足1.读音我知道⑴脚镣(  )⑵伫(  )立⑶睥(  )睨(  )⑷咆(  )哮⑸波澜(  )⑹发泄(  )⑺鞺(  )鞺鞳(  )鞳⑻污秽(  )⑼和(  )着你⑽犀利(  )⑾稽(  )首⑿迸(  )射⒀驰骋(  )⒁湘妃(  )⒂雷霆(  )2.词语我会解⑴咆哮:                   ⑵发泄:⑶污秽:                   ⑷犀利:⑸迸射:                   ⑹播弄:⑺驰骋:                   ⑻伫立:⑼睥睨:                   ⑽眩目:⑾景仰:                   ⑿暗无天日:⒀土偶木梗:                 ⒁挺身而出:⒂拖泥带水:3.思路我把握本文共  段,可分为  个部分,概括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