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为目的,尝试打破常规,力求创新,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首先,上课一开始,就在课题下板书:
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在学生的一片愕然声中,紧接着用具有鼓动性的导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2年底,某校高二某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于是,在学生的议论声中,板书出调查涉及的几个方面:
调查一:案发背景
调查二:现场勘查
调查三:本人档案资料
调查四:有关人士采访
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这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决定该组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
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适当生发联想想象,互相激发,共同探讨,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奋笔疾书,15分钟后,纷纷收笔,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由一名同学宣读报告内容。选择同一课题的小组也互不示弱,前一个本已周密详尽,后一个更是精妙独到,甚至有些措词用语颇具刑侦专业水准。宣读过程高潮迭起,听众时而大笑,时而赞叹,几乎每一组的同学都有各自的亮点,都给人一份惊喜。
课堂进程至此,教师再顺势推向一个高潮:思考,写出本案“结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