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一中(行知级)高三最后一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7 9:11: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770字。

  2025届(行知级)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卡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4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国家文化公园的数量从4个增加到5个。无论是长城、大运河,抑或长征、黄河,乃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承载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命脉之河、文脉之河——它在沉默无私付出中,孕育着沿线土地;在引动交流融合中,汇通着南北人文。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伟大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不朽史诗。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大半个中国,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传播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长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黄河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通观中华文明发展史,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的凝聚力源于对传统的保护,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发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展示最有辨识度、生命力和传播力的文化景观,有利于体现文物保护、资源利用和文化传承的统一。随着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逐步开始,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凝结在共同记忆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展现出永恒的魅力。
  (摘编自《〈国家文化公园40讲)前言》)
  材料二: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叙事诗,发表于1920年,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它以凤凰的传说为素材,借助凤凰集火自焚、从烈焰中新生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之情,暗喻只有彻底破坏旧的社会体制和旧的封建思想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城、黄河、长征都是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各具特色,与它们相关的国家文化公园已逐步开建。
  B. 长城和大运河所凝聚的无私奉献精神极其宝贵,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这种精神可以调动起奋进的力量。
  C. 材料二第一段,将对“浴火重生”内容的解读,融在了对郭沫若抒情叙事诗《凤凰涅槃》的相关介绍中。
  D. 如果将“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中的数字换成“多”字,会弱化内容的震撼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河文化灿烂辉煌,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有助于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
  B. 黄河文化与长征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支撑,缺失任何一个,中华民族都会失去根基。
  C. 斯诺的话,解答了中央红军为什么能够创造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的问题。
  D. 斯诺的话“经历……终于……”直接道出了红军的顽强不屈,表现了部署的正确性。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首段,讲述建设五个国家文化公园的举措,是为了说明文化的凝聚力源于对传统的保护。
  B. 材料一尾段,指出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C. 材料二以郭沫若的诗歌《凤凰涅槃》为例,证明长征文化是一种破茧化蝶的浴火文化。
  D. 材料一全文是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述的,材料二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的是并列结构。
  4. 为什么说长征文化是一种破茧化蝶的浴火文化?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进行概括。
  5. 两则材料是如何证明“伟大长征是中华民族的不朽史诗”的?请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切入,系统阐述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涵。材料一以政论笔法强调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材料二则通过诗歌意象和史实数据,生动诠释长征精神的浴火重生特质。两则材料互为补充,既展现文化符号的集体记忆功能,又凸显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体现了文化保护与民族精神塑造的双重诉求。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B.“长城……凝聚的无私奉献精神”错误,材料一提到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未提及“无私奉献精神”;大运河“在沉默无私付出中,孕育着沿线土地”,但未说长城和大运河共同凝聚无私奉献精神,且材料中也未提及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这种(不存在的)精神可调动奋进力量。
  故选B。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走纤道(节选) 
  廖静仁
  你居然鬼使神差地,再一次踏上了这条时隐时现于杂草丛生中的资水纤道。这不就是那一条曾经布满过你的童年及少年脚印的纤道么?
  是的,内行人一看便知,你走路的姿势,你挥手的姿势,你蹲身的姿势,包括你身上散发出的某些气息,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泄露出你曾经拉过纤、驾过船的消息来。我于是笑了,这是自豪的笑。
  就这么沿资水步行,走得累了,饿了,看看天色,已近黄昏。这样的时候,江中就飘浮着雾霭了,是乳白色的雾,一缕一缕的,忽聚忽散,忽聚忽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