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160字。
河北省邢台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第一部分(1~2题 14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民间还特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荷有许多别名:莲花、芙蕖、泽芝、菡萏、芙蓉等。光这些美丽的名称,就足以(激动/激发)①文人的诗兴。所以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大致十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二十四分之一左右。,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而荷花作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抒写,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特殊)②意象。
(1)依次填入文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
②写到荷花的诗也是俯拾皆是
③这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 心理有关
④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①②处。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修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第一空:
结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前后都是体现出写到荷花的诗歌非常的多,并且有递进的关系在里面,结合选项可知“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符合语境,因此这空应填①;
第二空:
结合“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再结合前文“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要填的内容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后文用“还是”这个关联词,前文应该用“固然
2. 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探“和”之义】
(1)下列词语中的“和”与“和睦相处”中的“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随声附和 B. 和颜悦色
C. 地利人和 D. 和衣而卧
【活动二:寻“和”之用】
(2)课间,小语不小心撞掉了同桌小文的水杯,杯身受损,小文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啊!你怎么不看着点!”本着“和为贵”的处事原则,小语会说:“____________”
(3)为探寻“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学们收集了四幅与“和”有关的书法作品(下图)。下面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幅是楷书、横平竖直,方正有力,严谨端庄。
B. 第二幅是行书、笔法灵活、字体舒展,自然流畅。
C. 第三幅是隶书,蚕头燕尾,厚重典雅,潇洒飘逸。
D. 第四幅是篆书,笔画繁复,线条匀净,圆润古朴。
(4)同学们对四幅书法作品中“和”的内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和万事兴”的“和”,是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感受,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和理解,那么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家庭就会和谐兴旺。
B. “和善可亲”的“和”,是指一个人脾气随和,待人厚道,不得罪人,使人愿意接近,即使面对不合理的情况,也可以降低自己的原则标准,谦卑有礼地处理问题。
C. “和为贵”的“和”,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委曲求全,更不是一味纵容,不能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违背原则,破坏制度。
D. “礼之用,和为贵”的“和”,是说面对无法调节的矛盾,要“以礼节之”,也就是通过礼来约束、规范社会秩序,人与人的关系就会自然而然地和谐起来。
第二部分(3~20题 6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7分)
3.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悠哉悠哉,______。(《关雎》)
(2)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3)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
(4)诵读经典,感受魅力。可以在“蒹葭苍苍,______”的冷落秋景中,感受萧瑟凄清的气氛;可以在“______,风烟望五津”的景色中,体会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