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练习题
- 资源简介:
约2660字。
《三顾茅庐》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为纪念诸葛亮诞辰,学校将举办 "三国智慧" 主题展览,展厅导语中有几处表述需要完善。请你协助修改。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南阳卧龙岗,因一位智者的隐居而名扬天下。他,就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以赤诚打动贤才,开启了 ' 隆中定计安天下 ' 的传奇。这段佳话,不仅展现了求贤若渴的君主胸襟,更彰显了_______(A. 礼贤下士 B. 恃才傲物)的智者风范。让我们透过史料与传说,探寻这场千古会晤背后的_______(A. 权谋算计 B. 济世情怀)。"
① 请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依次为_______、。
② 导语中 "开启了 ' 隆中定计安天下 ' 的传奇" 一句有语病,请修改: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
①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② 孔明曰:" 南阳野人,疏懒成性,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③ 玄德下拜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迄无所就。"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B.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被后人传颂。
C."三顾茅庐" 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罗贯中在小说中对其进行了艺术加工,增加了细节描写。
D.《三国演义》中 "桃园三结义"" 火烧赤壁 ""智取生辰纲" 等情节,生动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4)根据《三国演义》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① 刘备三顾茅庐时,两次未见孔明,第三次恰逢孔明在草堂昼寝,刘备竟( ),足见其诚意。
② 孔明在隆中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 )的战略构想,为蜀汉立国奠定基础。
③ 文中张飞对诸葛亮的态度由 ""变为( ),侧面烘托了刘备的知人善任。
(5)仿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例句:刘备的 "三顾",是求贤若渴的赤诚;
仿写:孔明的 "出仕",是_______;
张飞的 "转变",是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 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 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 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 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