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8
- 资源简介:
约3670字。
第18课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想念。
2.把握选材,理清文章线索,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品味文章语言,体会其平淡自然而又饶有趣味的语言特点。
【重点难点】
1.把握景物特点,理清文章线索,感受作者对昆明的热爱和想念。
2.品味平淡自然的语言,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诗中“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 《春夜喜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
2.导入新课
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汪国真
今天,让我们跟随汪老的脚步,一起品味昆明的雨。
二、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江苏高邮人,主要作品有《受戒》《沙家浜》等。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人间草木》。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耐人寻味。
2.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乍(zhà) 辟邪(bì) 鲜腴(yú) 黄焖鸡(mèn)
篱笆(lí) 格调(diào) 吆喝(yāo) 密匝匝(zā)
暮年(mù) 情味(wèi) 苔痕(tái) 缅桂花(miǎn)
鸡㙡(zōng) 彩釉(yòu) 炽红(chì) 张目结舌(jié)
理解词义:
鲜腴:新鲜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
情味:情调,意味。
密匝匝:非常浓密的样子。
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张目结舌: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
三、活动一:观昆明之雨
1.批注文题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在雨的前面加一两个词语概括昆明雨季的特点。
《昆明 的雨》
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雨季长,下下停停,但不使人气闷,不使人厌烦,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