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繁华》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7/14 18:56: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190字。

  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梦回繁华》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准确概括《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艺术价值;识别说明方法(列数字、摹状貌、打比方)并分析其作用(如列数据体现精确性,摹状貌增强画面感)。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浏览与细读结合的策略,快速提取段落关键句;分析全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背景→内容→价值;空间顺序:画面开卷处→中段→后段);结合背景资料(北宋覆灭史实),探究标题中“梦回”的象征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作承载的民族艺术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豪感;体会“繁华”背后的忧患意识(画家对北宋社会的隐忧),培养辩证历史观;激发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① 概括画作“繁华”特征及说明方法的作用;② 理清逻辑与空间顺序的配合。
  2.学习难点:① 理解“梦回”的双重内涵;②辨析语言“生动性”(四字短语、比喻)与“准确性”的关系。
  三、作者与背景
  1.作者:     ,当代艺术史学者,专注宋代绘画研究,擅用文学化语言解读文物。本文选自《             》。 
  2.创作背景:2015年为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特展撰文,呼应“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化战略。 
  《清明上河图》:       作于北宋末年(1111-1125年),著名画家,供职于北宋翰林图画院,担任“待诏”一职,专攻界画(以建筑、舟车、市井为主题的绘画),本文就是描绘汴京盛世表象下的社会百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奠定了风俗画的里程碑,更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生活的“图像史诗”。
  四、基础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汴梁(   ) 题跋(   ) 舳舻(     ) 遒劲(    )
  摩肩接踵(   )长途跋涉(         )擅长(       )
  遒劲(        )络绎(        )不绝 沉檀(    )
  田畴(   ) 宏敞(    )春寒料峭(    )簇拥(     )
  2.词语解释。
  (1)绢本设色:                                  
  (2)散点透视:                                  
  (3)孔道:                                      
  (4)舳舻相接:                                  
  (5)沉檀:                                      
  (6)摩肩接踵:                                  
  (7)络绎不绝:                                  
  (8)遒劲:                                      
  (9)跋涉:                                     
  3.本文四字雅词比较多,找一找,读一读,写一写
  规模宏大 (形容画卷篇幅巨大、场面广阔)
  漕运繁忙 (形容水上运输船只往来、事务繁忙的景象)
  店铺林立 (形容街道两旁商店众多,密集排列)
  行人如织 (形容路上行人众多,往来穿梭如同织布)
  屋宇错落 (形容房屋建筑高低不一,分布有致)
  古树参天(形容古老树木高大挺拔,直指天空)
  技艺精湛(形容绘画或工艺技巧高超、精妙)
  结构严谨 (形容画面布局周密、条理清晰)
  生活气息 (形容画面充满真实、生动的日常生活氛围)
  疏林薄雾(疏朗树林) 春寒料峭(微冷) 车水马龙(繁华)
  细致入微(刻画精细)
  五、初读课文,感知脉络
  毛宁的《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的文艺性说明文,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从创作背景、画作内容到艺术价值层层递进,结构清晰。请你依据文章内容与段落功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六、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