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你在哪里》ppt39
- 资源简介:
课件共32张,教学案约1140+193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
2.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3.品析反复、呼告、标点等手法使用的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2.品析反复、呼告、标点等手法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诵读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
2.能激发读书写诗的兴趣并对经典诗歌的创作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背景
1. 了解抒情对象“周总理”的概况;
2. 知晓作家柯岩的基本情况;
3. 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
二、通字音
PPT出示教师提前选择的重点易错字,检测预习情况,教师辅正读音,疏通诵读障碍。
三、辨感情
经过初步的诵读,主观上判断情感基调,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同时,实现课堂当堂的第一次自主诵读。过程中,教师PPT出示可以用来界定情感基调的词汇,以供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使用。
四、析手段(小组合作学习)
PPT出示主问题“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让读者领会到这份感情?”
1.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旧知识的勾连:我们学过的诗歌,都 会通过哪些方式向读者传递情感意志?
2. 教师在PPT上出示一些常见(已学)的手法,如:选用意象、创设意境、运用修辞、使用复沓、合辙押韵、炼字等,以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借鉴。要求纸笔呈现对本诗歌手法运用的一定分析。
3. 在现实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直接安排学生进行本诗歌的分析,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①学生可以发现,教师负责引导一定的板书记录;②学生不能发现,及时根据已学旧诗进行引导,如通过《诗经》引导反复手法、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导押韵等。
4. 通过PPT进行手法的梳理分析:①反复手法,2-5节重章叠句(间隔反复),“在一起 ”、“想念你”的连续反复;②反复造成的顶真;③呼告手法;④押韵;⑤标点使用;⑥炼字(词)等。
五、诵诗歌(单元活动前置预热)
在小组内进行诵读,回顾朗读符号的使用,为下一阶段朗诵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适当示范(符号使用、朗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
六、明内容
通过表格小结全诗内容:
呼唤 周总理 周总理——
周——总——理
询问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寻找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整个世界
→天安门前
回答 他刚离去→接见外宾、出席会议
→就在这里、在人民心里
总结全诗:
诗人以“呼唤—询问—寻找—回答”为线索,通过人民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答,侧面刻画出周总理风尘仆仆、奔走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的伟大形象,表现出他的崇高品质及与人名群众的血肉联系,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
七、研伟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伟人敬爱,利用课后去对周恩来进行更多的了解,也能以周总理为榜样,为国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