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4760字。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11课《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考词语。
2.能力目标: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学习重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
2. 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2.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一.导入新课。
大型史诗般影片《长津湖》在万众期待中隆重上映。这部电影全景式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悲壮,其中“冰雕连”的画面荡气回肠、震撼人心,更让人们体会到了战争的冷酷无情。
然而在战争文学中,还有一些作家另辟蹊径,他们有意避开了硝烟弥漫、枪林弹雨的战斗场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叙写出战争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孙犁的《山地回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清新自然,细腻多情,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深沉隽永的感怀之情。
孙犁说:“人的一生能够被一个村庄,哪怕是异乡的水土所记忆、所怀念,也就算不错了。”
下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记忆中的山水情吧。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
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2)文体知识:散文化小说。
①概念: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②特点:
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3)了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