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320字。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数:150 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6 分)
一、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色音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优秀文艺作品,继承了包括山歌、小调、说唱、劳动号子、戏曲以及其他经典文学艺术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记录和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承载着丰富的真、善、美内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审美教育功能。将红色音乐融入美育,以“红”促“育”,特别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红色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美育的重中之重是“育人”。红色音乐是优秀的红色资源,诞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歌唱祖国》等音乐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功能。这些作品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迄今仍是激励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培育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力量之源。其彰显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以及斗争意识,呈现的理想信念、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红色音乐包含众多音乐体裁,如红色歌曲、歌剧、舞剧、交响乐以及其他器乐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资源,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形式。很多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吸收继承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与西方优秀的创作技法相融合,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近年来,各地积极复排红色经典音乐作品,赋予红色音乐美育的时代价值。中国歌舞剧院复排了经典歌剧《白毛女》《江姐》《小二黑结婚》《张富清》等经典歌剧。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注重戏剧的流畅性,加强了民族器乐与交响乐的相互融合统一。
在舞台呈现方面,将当代表达手法与先进的舞台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视听的创新探索。在排演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把剧目重排过程展现给年轻观众,让他们更为由心而发地喜爱红色经典歌剧。
上海音乐学院复排并打造了新时代红色交响经典《长征组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的开场词、朗诵词都根据时代特点进行了重新设计,增加了序幕,表演风格也更加贴近当下审美。
此外,服装设计、舞美设计、多媒体制作也有诸多创新。新时代版《长征组歌》是对长征精神的全新诠释。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向,并且蕴含着歌词美、旋律美以及情感美等艺术美。
青少年在欣赏和传唱红色经典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启迪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在实践中创造美。
红色音乐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要充分认识红色音乐在美育中的作用,充分开掘红色音乐育人的富矿,通过艺术的形式让红色文化植根于青少年的内心,真正做到红色基因的赓续与传承。
(摘编自习译之《将红色音乐融入美育之中》)
材料二:
如何在网络媒体环境下传承红色音乐文化?
互联网环境下的红色音乐文化传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来丰富红色音乐文化形式。目前互联网中有多种平台可以进行视听信息的展示,实现信息的分享和传播。比较常见的网络直播形式,就是视听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相关机构和用户可以在网络直播间中,进行红色歌曲的表演与红色音乐文化及其历史的普及,使受众通过红色歌曲感受和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美育,以“红”促“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B. 近年复排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其表现形式和时代价值,启迪青少年在欣赏和传唱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C. 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一是让青少年参与到经典节目的排练中,二是借网络媒体环境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
D. 在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时,我们只要选择全方位的网络推广模式,做到精细地制作和推广,就能实现最佳宣传效果。
2.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很多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创作中不仅吸收继承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吸纳了西方许多优秀的创作技法。
B. 将网络媒体环境和红色音乐特有艺术形式相结合,把红色音乐文化融入美育之中,红色基因才能够赓续与传承。
C. 将当代表达手法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开展视听的创新探索,借助网络媒体,有助于赋予红色音乐新的生命。
D. 多媒体制作的创新,有助于丰富红色的音乐文化形式,实现其美育功能,也有助于实现其在网络媒体下的传承。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支持材料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红色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观点的一项是( )
A. 《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吹响了解放号角,时刻提醒国人要居安思危。
B. 《东方红》唱出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表达了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续奋斗的信念。
C. 《不忘初心》再现共产党人反腐决心,告诫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敢于直面现实的诱惑,敢于拷问灵魂。
D. 《十送红军》在红军长征之时,诉说着革命老区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强烈期盼。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其表现形式……创造美”错。由材料一第五段“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导向……在实践中创造美”可知,让青少年“在欣赏和传唱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并非是近年复排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时代价值”,而是其中蕴含的“歌词美、旋律美以及情感美等艺术美”。
C.“让青少年参与到经典节目的排练中”错。由材料一第四段“把剧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柬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为“花草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