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赏析题讲义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30 15:33: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9 总计: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690字。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赏析题 讲义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一、赏析题概述
  赏析题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要求考生对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和鉴赏,体会其表达效果与深层含义,考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运用能力。对段落的赏析将在后面“作用题”讲义中重点阐述,在此不多赘述。首先我们来看写作手法的赏析。
  二、赏析角度与答题要点
  词语赏析
  1.解释词语本义:依据词典释义,准确表述词语原本的意思。比如“嶙峋”,原指山石峻峭、重叠,也可形容人消瘦露骨。
  2.分析语境义: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阐述其在文中所表达的特定意义。例如“那位老人瘦骨嶙峋的手,却紧紧握着希望”,这里“嶙峋”描绘出老人手部消瘦的状态,更能体现其历经沧桑与坚韧。
  3.阐述表达效果:说明该词语对描绘对象、表达情感或营造氛围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如“嶙峋”一词突出了老人生活的艰辛,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内心的执着,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句子赏析
  (一)修辞手法角度
  1.判断修辞手法:准确识别句子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修辞方法。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2.分析修辞作用:
  (1)比喻:将[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对象]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更易理解。如上述句子把“书”比作“阶梯”,生动地表明了书在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性与推动作用。
  (2)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动作、情感、神态等],使[事物]富有生命力与情感,便于读者产生共鸣。如“春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抚摸”一词将春风拟人化,形象地表现出春风的轻柔与慈爱。
  (3)排比:通过[列举排比的相关内容],增强语势,强调了[排比内容所共同体现的事物特征或情感],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情感表达更浓烈。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强调了爱心能给不同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与温暖的作用,且使句子富有韵律美与气势。
  (4)夸张: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烘托出某种强烈的情感或氛围。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极度夸张地写出了愁绪的绵长,使诗人的忧愁形象化且感染力极强。
  (二)描写方法角度
  1.明确描写类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例如“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大声喊道:‘我成功了!’”,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和语言描写(我成功了!)。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如“夜晚,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清冷的月光洒在寂静的街道上”;社会环境描写如“在那个喧嚣的都市里,高楼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