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太后可怜吗?

作者:佚名|  时间:2004/10/12 9:57:59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其中“亦哀之矣”应该怎么翻译?课本上没有注解,配套教参上的解释是“也够可怜的了”,就是说,“亦”译为“也”,“哀”  译为“可怜”。很多学习参考书上,也持类似看法。但是,在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里,却以这句话为例解释“亦”:“亦,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加强。”并解释这句话中的“哀”为“哀怜”,也就是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实在哀怜她(燕后)呀”。究竟哪种说法正确呢?
  在很多字典里,都有“也”可作语气词的说明,如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的《古代汉语词典》,李格非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字典》简缩本等,可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样解释“亦”并非没有根据。
  再从课文内容来看,这句话是触龙劝说赵太后时所说,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说太后为燕后打算得很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说话的重点一直落在赵威后为燕后的着想上,上半句说燕后远嫁时,太后哀怜她;下半句说,祭祀时,太后能为女儿着想,理智地为她祝福。如果按照教参的翻译,则说话的重点就转移到赵太后自己身上,不通。
  所以,课文应该采纳《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说法,并加以注解,否则,翻译时很容易犯错。
  ——此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03年第2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