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兰山记

作者: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校 卢芳|  时间:2004/10/11 13:56:5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早闻合江佛宝原始森林公园风景奇丽,神秘诱人,心往不已。恰逢“三·八”来临之际,学校组织春游活动,终于了结了我的心愿。
  三月五日一早,我们便沐着阵阵雨丝,驱车经过泸州、合江县城和佛宝镇。午饭后饱览古镇风光,最后径直往森林公园使去。汽车在黄红色的盘山公路上快乐地蠕动着,将城市的喧嚣和巍巍群山远远地抛在身后,一直使进森林公园的腹心地带───玉兰山风景区才停止。雨不知何时已停,一下车,便觉空气异常清新,沁人心脾。顾不得天已将黑,就一头扎进了翠绿中,匆匆绕了一圈。天黑了,意犹未尽,但不得不回到旅店。于是便把无尽的希望寄予明天。
  不料第二天,无限春光在群山的怀抱里还来不及泄露,就又被蒙蒙细雨替代了。不过,欣赏风景,风雨无阻。更何况那云遮雾绕的森林还在不断地引诱着我们。我们或穿雨衣,或撑雨伞,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从琴蛙湖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大山深处挺进。“一雨普滋,千山秀色。”我们漫步在这幽深的绿色长廊里,尽情地享受着林中的雨趣。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从林中缝间漏下。笔直的楠木顶上,定挂着无数个晶莹剔透的绿色的梦,只可惜抬头望不见。云气从空中树叶间飘下来,和口里冒出的白烟融合在一起,林子显得更清幽了。行至烟雨岩处,意境忽地变得开阔起来。远处,浓雾包围了山峰,吞噬了一切。俯视岩下,只见灰蒙蒙一片。不知脚下是海?是山?还是万丈深渊?我们不敢断定,也无从断定。只觉得心在跳,腿在抖。起初,山径还算平坦。但渐渐地,山径便崎岖曲折了。山径沿着山腰,上坡又下坡。宽的两三尺,窄的一尺余。有的舒缓,有的陡峭。有的用石板铺成阶,有的干脆在裸露的大岩石上凿阶而成。在绝壁无法铺石阶处,便用木头悬空搭成或宽或窄的木阶。它们背倚翠屏,上载危石,下临深谷。天上下着小雨,地上渗着泉水。无论石阶或木阶均泛出淡绿的青苔色。尽管旁边或装一道木栏或拦两条铁索,你也不得不提防滑下山崖。一脚踏上去,脚还未颤,心却颤起来。横一横心,念叨着“无限风景在险峰”,又迈出一脚。踩稳一脚,再挪一脚。尽管脚有些酥软,但还是闯过了难关。当然,你也随时得到报酬。“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变换一个角度,画又变了。而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先前的那些山峰又有了新的风姿。仙人踩桥、九里十三湾、眺望台、巨蟒盘树等风景点令你惊叹不已。山啊、云啊、雾啊、树啊┅┅,一个劲儿地挑逗着你。这激情实在是抑制不住了。于是,“喂──”,“喂──”,高亢的声音从肺腑里、喉咙里不断涌出。轻风把各个声音挤成一片,分送给山中的这峰那峰,回荡在悠远的山谷。急得导游一会儿大喊:“小心山崖,别醉倒山涧。”一会儿又直叫:“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树叶儿却听得欢欣不已,笑出的眼泪掺和着雨水,一滴滴掉在我们的伞上,吧嗒吧嗒地奏起了小乐曲。脚边的杂草听得大醉,和着乐曲,点着头,哈着腰,忘记了娇羞。小孩们站在林木蓊郁的山岗上,紧握拳头,用小巧身躯显示着战胜自然的勇气。
  雨渐渐停了,雾散了许多。参天的树木、缠绕的藤蔓、嶙峋的怪石、幽幽的林莽,尽收眼底。远处翠绿的山峰,连绵不断,汇成了绿的海洋。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到那峰。有时稍停留一会,在峰谷间便形成一股浓白烟,把云间的蓬莱仙岛衬托得越发迷离动人。最妙得还是山间的泉水,沿着峭壁,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演绎着林下风流。或高或底,或胖或瘦。磅礴的,纤巧的,均使出了自己的绝活,笑着奔跑着叫我们看。丝丝片片,或粗犷,或细腻,或急流,或潺缓,千姿百态地变幻着方式钻进你心房,尽够你作出种种遐想。瞧,飞瀑!在百丈悬崖顶端的横线处,涌出排白浪,伴着乐曲在坠落。前仆后继,绝不中断,绝不停息。背景是赤色砂岩壁,陪衬是两旁青屏。谷底溅起的颗颗珠玉,泛出片片热气,白而轻软,在溪石边飘散开来。呆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
   “斜风细雨不须归。”雨是停了,心却不忍离去。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不知不觉转回了出发地。初进山时那一堆的寒意,不知何时悄悄退却。背心湿漉漉的,心却暖洋洋的。两天的旅程匆匆结束,掐指一算,我们实际上在玉兰山只游了一天,真可谓“窥豹一斑”。但我们却各各怀揣着幅幅巨画,添了情,着了墨,尽兴而归。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