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球员到高官——谈高俅
作者:邓高华 时间:2007/2/10 10:30:50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抛开高俅的一品太尉之职不说,他为官之能不说,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名的球员。
他的人生也颇多曲折,他是东京开封汴梁宣武军破落户子弟,“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杂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可见其青年时代“转益多师”,虽然没有一种学有所成,但从素质方面来说,倒是很全面的,属于复合型人才吧。在众多技艺当中,他最具天赋的,学得最好的,自己最喜欢的,是“足球”了。《水浒》说他“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一个破落子弟却跟有钱人子弟交游,其父不堪其苦,把他告了,发配淮西。高俅这时显示了他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快他投奔了其间一个开赌坊的“柳大郎”,衣食无忧,一住三年。这三年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反正他所学的那些本事没有用处,闲人一个过了三年。然后由柳大郎介绍并送路费返回东京,投奔柳大郎亲戚董将士。董嫌其“没信行”,恐“惹得孩儿们不学好”,将他介绍到小苏学士处,小苏学士“知道高俅原是帮闲浮浪的人”,又将他送到王都太尉处。恰恰是他,一个人人都嫌的人,到了太尉处却极受欢迎。为什么呢?就因为王太尉“喜爱风流人物”,所以一见高俅就要他做“亲随”,从此出入豪门大院如同家人一般。在这里,他遇到了从此改变他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机遇。那就是遇见了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徽宗。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机遇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用在高俅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人。我们不能说高俅是投其所好,因为他根本不知道端王爱踢毬,他连端王的面都没见过,当然谈不上投其所好了。他只是奉主人之命送两件玉器到端王府,却逢端王踢球,其间一个传球王爷没有接着直向高俅而来,这正是他大显身手之机,他当然没有错过这个唾手可得的机会——一个鸳鸯拐将毬踢还给端王。
柳青曾说过:人生的路很漫长,但最关键的不过是几步而已。对于高俅来说,人生最关键的就是这一步。这一步,让一个下人入了上流人的眼,这一步,让他的绝技得以展示,这一步,让他从此风光无限,这一步,让他鸡犬升天。
以端王之风流才华,普通人士是不可能让他喜欢的。他见高俅能踢毬,就让他展示才艺,再三推辞之后,“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而高俅也确实如其名,“这气毬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这份脚底功夫,现今恐怕只有齐达内、小罗纳尔多之流才具备。端王作为“齐云社”俱乐部的老板,一下就相中了他。第二天就利用手中之特权将其要至自己身边作为亲随。
如果高俅在加入“齐云社”后专心踢毬,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但他没有满足,当然他的老板也没有满足。就在端王登上九五之尊后,他先提拔高俅到枢密院,半年之后就任殿帅府太尉,从此远离足球。按照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高俅是由运动员向公务员转,是技而优则仕吧。当然现在也讲演而优则导,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等等,据说现在也有体育精英技而优则演,技而优则唱。这么看来,古今社会,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物质条件的丰厚不同而已。
高俅是一个不称职的太尉,他只是一个很优秀的运动员。其实中国古代的很多官都是不称职的,他们是很优秀的文学家、音乐家、科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但不是称职的官。阎立本做过宰相,我们却只知道他的画。黄庭坚做过吏部员外郎,但我们只知道他的诗和书法。张衡当过几任太守,但我们却只知道他那些伟大的科学发明。高俅的政绩当然跟他们比显得更加反面,他不重人才,因私而害林冲;带兵不力,在梁山数遭惨败;嫉贤妒能,在宋江等为国立功之后居然对他们做下兔死狗烹之事。
高俅是一个优秀球员,更是一个拙劣高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