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像”
作者:丁益春 时间:2007/2/5 21:51:09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基本意义是四项:其一为“法式”,系古代用法,故现代字典、词典已不收录;其二是比照人物
制成的形象,属名词用法;其三是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相似,属动词用法;其四是比如、比
方。属动词用法,专属于举例或引证。
其实不然,我们姑且抛开“像”的其它三个义项不说,单就“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相似”
这一义项来看,就大有探讨的必要,因为它在语境中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句式:非比喻句和比喻句。而这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我们来看下面两组句子:
A组:1.他很像他母亲; 《新华字典》
2.像要下雨了。 《变色龙》
3.这简直像一个人海。 《看戏》
B组:1.共产党像太阳。 《新华字典》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中国石拱桥》
3.她觉得他的声音却是那样冰冷刺耳,字字句句都像冰窖里蹦出来似的。 《苦练》
初看上列两组语句。它们都含有动词“像”(义项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且
句式也同属于陈述句。其实,细细探讨,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句子:A组是非比喻句,B组则是比喻句。
那么,如何来辨别它们呢?
一、从句子的结构来分析:
“像”在比喻句中是一个喻词,句子上构成明喻句式,因而本体和喻体必须同时出现;而
非比喻句因为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叙述句式,它的主语就可以省略,,需要时也可以随时补上。如“像要下雨了。”是省略句,完整的句子是“天像要下雨了”。同理,A组中的“他很像他母亲”。“这简直像人海”中的主语“他、这”在特定语境中都可以省略,并且省略后不会改变原意。而B组中“像”前的主语“共产党”、“桥洞”、“声音”(或“字字句句”)无论在何种语境中都不能省略,省略了就不能理解句意。
二、从“像”前后两事物的关系及其强调的侧重点来辨别:
非比喻句中“像”所关联的前后两事物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从属关系,强调的是两者间的相同点;而比喻句中“像”所关联的前后两事物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强调的是相似点。如A组中“他很像他母亲”中的“他”和“他母亲”具有血缘的从属关系,因而在气质或外貌上有相同点,而句意正强调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而B组中“共产党”和“太阳。”、“桥洞”和“虹”、“声
音”和“冰窖里蹦出来的(冰块)”则分别纯粹是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之所以把它们连在一起构成比喻句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相似点:共产党给人们带来了和平与幸福(光明和温暖——比喻义),使共产党具有了太阳的“光明和温暖”(实际义)的特征,两者因而具备了相似点,从而构成比喻;同理,石拱桥的桥形和虹的形状相似——成弧形,给人以美;袁教练的话和“冰窖里”蹦出来的冰粒相似——生硬、冰冷,因而分别可构成比喻。
三、从句子的作用和它的表现特色来辨别:
非比喻句是文学创作上一种简单的叙述句式,它的作用是使人有所感(感受相同点),因而语言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比喻句则是文章语言的修辞方法,它的作用是使人有所知(使人对深奥的、不易理解的事物,通过浅显的、易于理解的事物来知会其特点),因而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总之,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教育学生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像”字结构的非比喻句和比喻句的分辨并不是难于把握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