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浅议
作者:河北省唐山汉沽农场第二中学 赵德广| 时间:2004/9/20 18:54:5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论语〉六则》“温故而知新”一句,教参是这样翻译的:温习旧的知识能够有新的领悟,新的发现,便可以做老师了。这句话似乎在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温习旧的已学内容,从中领悟新的东西。但这种理解确实有点肤浅。其实这句话,既包含着做学问的、也包含着做人的大道理、大方法。
这里关键是对“旧”字的理解。教参中将“故”字解释为“旧的知识”,而朱熹《论语集注》说:“故者,旧所闻”,这“闻”就比“旧的知识”范围要宽了,但又语焉不详,“闻”的界限是什么呢?没说清楚。
其实这“旧”小者可以理解为“旧所学”,大者可以理解为“旧曾有”,即指过去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什么样的事情没有发生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过去就是你的老师。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的目的便是“以史为鉴”。《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中说:“故略表举大分,以通古今,备温故知新之义云。”盖用此意。又譬如说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释、道等各派思想林立,博大精深。不知道过去的根,怎么从中发生出新的思想呢?做学问,不论是历史的、文化的,还是其他的学问,都要深入的认识过去,只有认识了过去,才能知道未来。这是做学问上的“温故而知新”。当然,这“知新”的目的绝不是去应付考试,去拿学位、拿文凭,而是真正的去把握历史、把握思想的发展趋向。
做人也要“温故而知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干什么?看看自己的事有没有办得不够“忠”,有没有办得不够“信”,该学习的是不是都掌握了。有不好的呢,就改正,都很好呢,就继续发扬。魏书生老师提倡学生每天写日记,他把这叫做“道德长跑”。这与曾子做人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在对过去的思考中探求未来,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实际上就是“温故”以“知新”。
总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如果你能做到“温故而知新”,能够“鉴往事,知来者”,那么你绝对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人了,这样的人当然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所以绝不可以只把这句话理解为关于学习的一种方法。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